自202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顺义区打造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德产业园以来,我们结合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两区”建设契机,建立了中德多领域的合作体系,目前落地的企业包括德国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大众智慧物流、安联保险等重点项目。园区集聚了德企100余家,其中隐形冠军企业27家、智能制造企业51家,年工业产值突破了350亿元,集聚了德籍高管和工程师团队200余人,初步形成了德企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突出了国家站位,加强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联动汇报,利用首次参与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以及第七届德国青年外交使节来院交流的契机,充分融入国家对德合作的主渠道,推动了中德产业园成为中德合作国家中心园区。第二是突出联合创新,结合北京“两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叠加优势,重点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双向投资机制、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促进项目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服务。第三是突出融合发展,与中国德国商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等50余家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与欧洲经济参参议院合作共建“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筹办首届世界隐形冠军暨中国单项冠军大会。四是突出产业引领,立足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紧扣对德合作发展形势,分析德企落地的特点,梳理发展路径和举措,研究项目落地需求和承载保障。
顺义区中德产业园取得哪些成绩?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受访人:北京市顺义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徐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