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区域转型,2018年石景山区构建了以现代金融业为战略主导,以数字创意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为支撑、以商务服务业为配套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
一是现代金融业稳居主导。石景山区集聚了光大、邮储、华夏信用卡中心和阳光消费金融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以“三卡+消金”为特色的消费金融新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现代金融业实现收入1219亿元,成为京西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凸显。石景山区被纳入本市互联网3.0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建成“5G元宇宙应用场景实验室”;落户智能算力中心,集聚抖音视界、中国华录等数字龙头企业近百家。2022年石景山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2%,占比高于全市9.6个百分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三是数字创意产业特色发展。石景山区先后获得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等示范基地认定,集聚搜狐畅游、在线途游等收入亿元以上的游戏企业22家,2022年9家企业11款游戏版号获批、占全市五分之一比重,以数字化助力文化产业新发展,持续打造“网络游戏之都向西看”的金名片。
四是科技服务业创新集聚。培育科技企业创业服务机构30余家,在孵企业1400余家;成功举办三届中国科幻大会并将其列为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成立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成立全国首支科幻产业基金,集聚科幻企业近百家,擦亮京西科幻之城的“金字招牌”。
五是商务服务业加速培育。完善“一核三圈多点”的国际消费空间布局,京西大悦城建成并于6月18日盛大开业,打造喜隆多、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等5个市级“夜京城”特色消费场地,连续七年通过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市级认定的总部企业达到111家。
经过十余年地不懈奋斗,石景山区转型发展成效明显,高精尖产业收入由2019年1747.1亿元增至2022年2966.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产业驱动。2022年全区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宜居之城破茧成蝶、实现华丽转身,首都重工业长子进入高端绿色发展新阶段。
按照北京市“一区十六园”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要求,石景山区以首钢园为核心,以元宇宙、科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为重点,加快中关村石景山园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高品质特色化园区。
一是会同首钢集团共同打造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首钢园北区规划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已建成载体58万平方米,围绕“体育+”“科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冬奥遗存再利用,入驻腾讯、百度等200余家企业与机构。着力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获批北京市引领类标杆孵化器,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运营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集聚芯片设计、计算光学科幻产业全链条企业74家,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和技术服务平台。
二是联合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建设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园区规划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其中,先导区规划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集聚中航信等企业35家,航天云网入选“2022年独角兽百强榜单”;园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于2021年9月开工,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竣工交用;核心区二期规划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于今年3月开工,预计于2026年底竣工交用。
三是依托虚拟动点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园区规划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被列为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的虚拟现实组团承载区,集聚终端器件、内容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120余家,其中,“中国VR50强”企业14家。联合华为云计算公司共同打造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引入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四是携手银保信、中电科等头部企业建设北京建设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暨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园区规划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是原中国银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携手打造的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目前规划的建成面积已经达到56万平方米,建成率达到72%,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50余家。2021年底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电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科集团入驻,打造中国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集中建设3个国家级原创技术策源地、5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实验室)和17个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