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印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非共识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京科发〔2024〕17号,以下简称《非共识项目办法》),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体现了对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的重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指出要探索专家推荐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定向委托制等项目遴选方式,提升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效能。为加快原始创新产出,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发展,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制定了《非共识项目办法》。
二、主要内容
《非共识项目办法》共6章31条。
(一)总则
主要包括起草目的和依据、非共识项目的特点和意义、原则和目标等。
(二)组织管理
包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职责、基金办职责、依托单位职责、项目负责人职责等。
(三)项目推荐
包括资助领域、项目条件、申请条件、双负责人制、推荐人条件、推荐人要求等。
(四)项目立项
包括审查制度、初步审查、不予受理复审、会议推荐专家遴选、会议推荐安排、会议推荐程序、资助标准、滚动支持、公告与资助决定、不予资助复审等。
(五)实施与监督管理
包括实施管理、保密、科研诚信、推荐人、会议推荐专家的违规处罚、宽容失败等。
(六)附则
包括未尽事宜参照执行、解释权、实施日期等。
三、政策特点
(一)突出原始创新引领
按照原创引领、实名推荐、宽容失败、择优滚动的原则,支持以重大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为核心的非共识项目,提出资助具有培育颠覆性技术潜力、具有变革性潜力、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与现行范式不同、尚未有国际先例或类似研究等4类原创研究。
(二)探索专家实名推荐
依托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前瞻性眼光的领域高水平专家发挥个人影响力,负责任地实名推荐项目,建立专家推荐激励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评价和全过程责任制度;建立不问出处、不设门槛、不唯过往业绩等打破常规的评价导向,设置充分讨论环节降低非共识风险,激励专家发挥独到眼光资助创新性强、风险性高的前期研究。
(三)采用分层分类资助方式
非共识项目分为一般非共识项目和交叉融合非共识项目。按照实名推荐、重点突破、培育起步、分层分类的原则,充分发挥会议推荐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依据专家实名推荐情况分层分类给予支持,资助“重点项目”和“培育项目”,实施周期为1-3年。
(四)实行交叉融合双负责人制
设置交叉融合非共识项目,探索双负责人制,鼓励围绕若干学科交叉融合领域开展问题驱动型原创研究,引导聚焦重大原创性突破研究过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优先支持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开展实质性优势互补合作研究,鼓励从临床诊疗实践凝练关键科学问题,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技术、方法或策略的科学支撑。
(五)建立长周期稳定支持机制
非共识项目往往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至关重要。对于结题优秀的非共识项目继续给予滚动支持,对于提前取得较大进展的非共识项目,可提前给予滚动支持。
(六)探索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评价机制
鼓励大胆探索、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探索基础研究路径不明确、方法不清楚、失败率较高领域的容错评价机制,使基础研究人才放下包袱,对于确因研究探索性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非共识项目,若科研人员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且无违法违规行为,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