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日期:2022-06-16 00:00    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分享:
打印
字号: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京科发〔2022〕8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日前正式印发。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和《“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中示区组发〔2021〕1号),持续推进中关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促进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中关村示范区聚集发展,有力支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建设。

  二、对象范围

  本办法支持对象为注册在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符合支持条件的注册在北京市其他地区的创新主体参照执行。

  三、重点内容

  《办法》主要支持内容包括:

  (一)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一是支持围绕高精尖产业领域建设第三方概念验证平台,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提供概念验证服务。

  二是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医协同合作,围绕核心技术和高价值科技成果,实施技术开发、产品验证、市场应用研究等概念验证活动。

  三是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改革任务,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专业化服务。

  四是支持技术转移机构采取有竞争力的薪酬聘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支持技术经理人开展需求挖掘、技术匹配、价值评估、市场对接、商业谈判、项目落地等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五是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方式,从高等学校、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转化科技成果,并开展产业化落地。

  六是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自主设立或以共建方式设立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的产业开发研究院,依托优势学科、面向市场需求,集聚科技成果、人才、资本以及行业资源,形成从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创新能力。

  (二)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内布局支持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支持平台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组建高水平运营团队,面向产业需求组织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推动共性技术研发成果示范应用,不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支持在京科研仪器设备拥有单位等参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向社会开放共享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为企业提供测试、检测、研发等服务。

  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因开展科研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技术创新项目的需要,申领科技创新券用于购买开放单位基于科研仪器设备的分析、测试、检验、研究开发等服务。

  (三)支持加强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创制运用

  1.知识产权

  一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发明专利布局。

  二是支持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和示范企业开展PCT等高价值专利布局。

  三是支持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AR/VR等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专利池,开展必要专利布局。

  四是支持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布局、咨询、运营等专业化服务。

  2.技术标准

  一是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创制运用中关村标准。支持企业进行中关村标准产品认证、贴标(即“1字标”)。

  二是支持企业、社会组织新立项国际标准提案,鼓励“中关村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6G、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国际标准。支持加入国际知名标准化组织,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三是支持中关村标准化示范单位和试点单位开展标准高端推进工作。

  四是支持标准服务机构开展标准认证、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四)支持提升科技服务专业能力

  一是支持具有较强技术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经营能力,对我市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有服务支撑作用的科技服务品牌机构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打造行业品牌。

  二是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在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市副中心新设立科技金融、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科技推广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领域科技服务机构。同时,支持已在上述区域范围内注册并开展业务的工程技术、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领域科技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支持搭建工程技术、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领域专业开放服务平台,支持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平台或其专业服务功能模块接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

  四是支持社会组织围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标准创制及推广、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园区竞争力提升、开展产业行业研究、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组织品牌服务活动等方面,开展产业促进、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企业服务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

  五是支持开展出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风险评估工作。支持非从事特殊物品生产和经营的组织机构按照出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评估标准和要求,采取材料审核、现场评估、检验检测等方式,对出入境高风险特殊物品及相关企业开展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服务。

  四、特色亮点

  (一)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围绕核心技术和高价值科技成果,实施技术开发、产品验证、市场应用研究等概念验证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将支持环节前移,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更初期的概念验证阶段,布局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二)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聘用技术经理人

  为推动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等相关法规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技术经理人的作用,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特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聘用技术经理人,并明确资金可用于技术经理人聘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三)支持产业开发研究院建设。

  产业开发研究院作为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培育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重要载体。支持产业开发研究院有利于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类资源,贯通研发、孵化、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关键链条,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支持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着眼于解决我市基础研究领先但共性技术缺失的问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内,布局支持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支持平台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组建高水平运营团队,面向产业需求组织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推动共性技术研发成果示范应用,不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平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完善运行机制、配备专业团队,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开放服务水平。

  (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高价值发明专利布局。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发明专利布局。

  (六)支持建设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

  新增对建设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的资金支持,鼓励开展必要专利布局。专利池应属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AR/VR等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实施专利池内部成员单位专利交叉许可和统一对外许可等;每个专利池应包括不少于100件有效发明专利,吸引高端资源集聚中关村。

  (七)支持标准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新增支持标准化服务机构,支持各级各类标准化服务机构为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标准认证、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帮助加强企业和社会组织标准化能力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关村标准化生态体系。

  (八)支持科技服务品牌机构发展

  新增对科技服务业品牌领军机构的支持,推动工程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等三个领域的品牌机构进一步提升能力,服务本市重大战略、高精尖产业、新兴产业。

  五、办事指引

  申报单位申请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的通知为准,有关申报时间、申报方式、申报流程如下:

  (一)申报时间

  申报时间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的申报通知为准。

  (二)申报方式

  线上申报或线上线下结合。

  (三)申报流程

  支持资金组织申报流程以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网站上发布的申报通知为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在线填写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根据当年度申报通知相关要求,通过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

  2.立项评审。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根据项目受理情况组织开展立项评审工作并形成拟支持方案。

  3.结果公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拟支持项目名单(涉密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不宜公开的除外)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4.签订任务书或协议。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或协议。

  5.资金拨付。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按照相关规定拨付资金。

  6.项目验收。对于事前补助的项目,应在项目实施期满后3个月内完成验收工作。项目变更、延期、终止等事项依据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规定执行。

  六、关切回应

  1.未注册在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可以申报吗?

  答:只要符合支持条件的注册在北京市其他区域的创新主体,可参照执行。

  2.可以同时申报多个项目吗?

  答:同一申报单位同一内容的项目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市财政资金支持,本办法不再重复支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