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43倍。
企业层面:根据实际需要,举办产业对接活动百余场,组建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跨省市产业联盟50余个。
平台层面:实施产业链“织网工程”,积极开展企业资源链接、项目招引服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力量有效激发。
三地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分别牵头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产业链,优化区域布局。联合绘制完成产业图谱,梳理形成“卡点”攻关、“堵点”招商、重点企业“三张清单”,为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提供“底数图”和“导航图”。
三地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产业集群开展梯次建设,汇聚发展合力。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与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一起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均占到全国的20%以上。天津现代中药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力推动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的全产业链建设。网络安全集群在上游生态侧、中游核心侧、下游应用侧优势明显,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集群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居全国城市群首位。
三地共谋做大产业“蛋糕”,投资互动和资本要素融合流动进一步增强。产业承接成效显著,联想创新产业园、阿里张北大数据、河北京车造车基地等一批标志性大项目建成投产。优质企业加快涌现,三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50家,分别占到全国的8%和12%以上。主体招引有力有效,高水平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高端展会,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构建起京津冀面向全球的招商推介和资源整合平台。
三地坚持资源互配、优势互补,特色产业聚集态势基本形成。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5个,成为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精准承接的重要载体。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和天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应用场景。12个城市(区)联手获批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现电堆、空压机技术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国内自主化应用空白。京津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算力规模领跑全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