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傍晚,吃了晚饭,刷过碗筷,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的40多位乡亲走出家门。他们可不是去遛弯儿,而是去村里的科技小院讲习所“上夜校”。
永乐店镇位于北京东南角,西槐庄村又是永乐店镇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在科技小院落户这里之前,因为位置偏僻、产业单一,村里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西槐庄科技小院正式创建,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不仅为村里引进了水果萝卜、樱桃番茄等作物品种,避开了单一作物带来的风险,还设计出了“西槐庄园”商标标识、朗朗上口的宣传语以及多样的文创产品。2021年科技小院就为西槐庄创收34万元,2023年村集体收益达到了103万元。
聚焦乡村振兴,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是通州区重点打造的沉浸式文明实践宣讲阵地。讲习所联动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专业资源,调动通州区属委办局政策宣讲力量,统筹全区文艺志愿者团队,组建思想富农、政策兴农、农人爱农、科技助农、文化惠农五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队,通过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有新意、富活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时针指向晚7点,乡亲们在小院里依次落座,大家手里有的拿蒲扇,有的拿折扇,一边纳凉一边等待“夜校”开课。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穆鹏程,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志愿者薄昊杨,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陈金榜、张德庚依次走到台前。穆鹏程以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振兴总要求为重点,围绕“振兴什么”“谁来振兴”“如何振兴”三方面给大家授课;薄昊杨现场为大家讲解番茄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陈金榜、张德庚两位老师,现场演绎了原创曲艺作品《垃圾分类要牢记》,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文明风尚。
通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槐庄村科技小院讲习所办的培训、讲座虽然叫“夜校”,但实际上,授课时间很灵活。比如炎炎夏日,老师、志愿者们就利用晚上大家纳凉的时间在小院里授课;等到了冬天,授课时间再调整到阳光充足的午后。通州区将努力把这座“夜校”打造成大家伙儿的理论微课堂、技能加油站,让村民们就近就能学到全面、实用的新知识。(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