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社会力量在“三城一区”、朝阳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国际医院,推进北京高博医院、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公立医院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发展国际医疗部,推进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建设,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创新国际医疗服务结算方式,推进商业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对接合作。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建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高水平建设互联网医院。
整合全市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搭建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平台。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认证管理机制,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中医药产业集聚区,构建集保健、治疗、康复于一体的高标准中医药服务体系。谋划建设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区,设计打造5条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培育40个以上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涵盖中医药文化体验、药膳、温泉养生等服务内容。举办年度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对接会,通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平台进行宣传推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能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机构,开展老年健康服务。制定出台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打造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城郊养老服务协作体、京津冀蒙养老服务协同体。依托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推进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推动市级重点商圈适老化改造,发展老年用品市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