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显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连续2年保持全球前三名,粤港澳大湾区位列第六、上海第十。报告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个维度对全球10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并新增“学科策源地”和“人工智能技术专利”2个焦点报道。

更多>>

科创引领・科技会展活动

科创引领・三城一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

  • 中关村科学城
  • 怀柔科学城
  • 未来科学城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顺义区
  • 中关村科学城

    中关村科学城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重点方向,实现更多“从0到1”原始创新,加快战略高技术突破,深度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营造一流创新创业文化,打造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力争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更多>>

  • 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

    聚焦怀柔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强化以物质为基础、以能源和生命为起步科学方向深化院市合作,加快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营造开放共享、融合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聚力建设“百年科学城”。

    更多>>

  • 未来科学城

    未来科学城

    搞活未来科学城。紧抓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先进能源、数字智造等发展机遇,秉承“攻关未来科技、发展未来产业、集聚未来人才”理念,加强东西联动,推进“两谷一园”建设,加快打造全球领先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

    更多>>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挥产业生态优势,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高地,推进双“1+1”工程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零部件、材料和工艺等技术突破和工艺装备验证,开展新型存储器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建成生物药研发生产平台、高端制剂定制研发生产(CDMO)平台、疫苗大规模生产基地、细胞与基因治疗研发中试基地、mRNA疫苗技术平台与生产基地等,提升医药健康平台创新支撑作用。围绕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和操作系统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发展。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加快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运用。

    更多>>

  • 顺义区

    顺义区

    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以及航天领域,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建设工艺、封装和检测等共性技术平台,打造国际第三代半导体创新高地;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域创新中心,推进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制造等技术集成创新;推动航空发动机、航空复合材料、机载航电系统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发展地理信息、北斗导航、卫星遥感等高技术服务。

    更多>>

科创示范・中关村示范区

更多>>
  • 东城园
  • 西城园
  • 朝阳园
  • 海淀园
  • 丰台园
  • 石景山园
  • 门头沟园
  • 房山园
  • 通州园
  • 顺义园
  • 昌平园
  • 大兴亦庄园
  • 怀柔园
  • 平谷园
  • 密云园
  • 延庆园
  • 东城园

    园区将以文化为内涵、科技为手段,成为国内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典范;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移动娱乐、移动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等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内容服务业,拓展数字文化、数字版权、数字生活等新兴服务业,成为中关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和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推动文化金融服务、体育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机构聚集,打造成集新兴产业投融资服务、版权交易、体育产权交易及碳交易于一体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成为新兴产业金融服务功能区。
  • 西城园

    西城园已基本规划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研发设计、出版创意、科技金融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格局。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西城园初步形成"1+X"体系,支持包括出版创意、科技孵化、设计服务专项等政策,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产业资金,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未来西城园将成为科技、文化、金融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都市型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 朝阳园

    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朝阳园在原电子城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建立,总规划占地面积2610.18公顷,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包括电子城东区、西区、北区、健翔园、望京地区、垡头中心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三大产业,力争实现园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主导产业特色突出、重点企业稳定发展、服务体系健全、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的总体目标。
  • 海淀园

    目前建成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等40余个专业园区,清华科技园、北航科技园等20个大学科技园,各类创业服务机构(集中办公区、孵化器、留创园、大学科技园、加速器)数量170余家。园区企业科技实力强盛,初步形成以IT 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和企业研发总部聚集区。目前,海淀园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立足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全力以赴推进创新生态提升和新型城市形态构建,努力挖掘释放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 丰台园

    园区已成为创新活跃、要素集中、经济发达、区域和谐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园区已实现政府加市场的管理与运行体系。丰台区相关委办局在园区设有派驻机构,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园区企业可享受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各类优惠政策。
  • 石景山园

    园区努力打造"石景山服务"品牌,建立健全"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创新激励"四位一体的园区发展政策体系,将品牌、政策和服务优势辐射至全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实施"金种子计划""明星计划""小巨人计划""个十百工程"等扶持项目,在全区形成从创新研发、创业发展到产业集聚的良好功能布局。
  • 门头沟园

    园区始建于1992年1月,位于门头沟新城南部,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西岸,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紧邻城区的区位优势,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开发区。20余年的滚动开发,完成120公顷土地的建设,拥有土地产权企业60家,房屋产权企业88家,登记注册、异地经营企业68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86家。
  • 房山园

    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调整空间规模和布局,扩展为"一区十六园"。房山区石化新材料(1、2、3)、高端制造业(1、2)、良乡东区(1~5)、良乡西区(1~9)、海聚工程(1、2)共21个地块5个重点功能区域组成中关村示范区房山园,规划占地面积1572.97公顷,园区企业可享受到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各类优惠政策。2013年12月,房山园获授牌。
  • 通州园

    园区建立起信息服务平台、就业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和融资绿色通道,实现企业网上申报,政府网上办公,政企时时互动的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园区内企业可享受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各类优惠政策。
  • 顺义园

    顺义区航空北区、航空南区、临空地块、空港西区、空港东区、实创高新北区、实创高新南区、北方新辉地块、非晶地块9个区域组成中关村示范区顺义园,总规划占地面积1207.7公顷,包括6个基地,集中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新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四大潜力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城乡一体"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 昌平园

    2012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昌平园政策区范围由1148公顷调整为5140.71公顷,位列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十六园"空间规模第三位,包括29个地块,分布在昌平区13个镇(街道),由中心区、未来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三一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及部分镇级开发区等组成,并形成能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五大特色产业。
  • 大兴亦庄园

    大兴-亦庄园规划占地面积9827.07公顷,共有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兴经济开发区、新媒体核心区等14块区域,园区企业可享有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大兴新城,2002年成立。2006年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面积963公顷,批复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建设,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市政府决定经济开发区700公顷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
  • 怀柔园

    园区位于雁栖湖畔,包括核心区西区、中区、南区以及北区1~4区7个区域。核心区面积662.5公顷,位于雁栖开发区内,北区面积48.51公顷,位于怀北镇,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区及创新基地用地。根据怀柔区建设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总体目标及"641"整体布局,怀柔园确定了总体产业规划,重点发展以特色新材料为主的纳米科技产业、以专业技术研发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重点的数字信息产业。
  • 平谷园

    园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冀三省市交汇点,境内大秦铁路横贯东西,高速公路直达京津,内陆口岸连通首都机场和天津新港,区位优势明显,系首都生态涵养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居住生活环境良好。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08.36公顷,包括马坊工业园(1、2、3)、兴谷(A、C区和B区)、峪口新能源地块、物流基地共7块地域4个园区,各园区高新产业用地分别占平谷园规划占地总面积的49.8%、41.7%、2.6%和5.9%,区内企业可享受到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等各级机构的优惠政策。
  • 密云园

    密云园包括密云经济开发区A、B、C区和生态商务地块1、2、3共6个区域,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81公顷。2013年5月,密云园获授牌,区内企业可全面享受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各类优惠政策。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福田汽车北京多功能汽车厂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北京仁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以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中国人保财险电子商务北方运营中心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北京康辰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 延庆园

    园区已实现道路、供水、排水等"九通一平",先后引进了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中心等一大批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逐步形成风电产业、光伏产业、智能电网产业、生物质能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延庆经济开发区1992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升级为市级开发区,2006年通过ISO 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第四批通过发展改革委审核的市级开发区。

科创示范・服务保障

*本栏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与首都之窗合作共建

已归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