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工智能大模型比作一位小学生,那么数据训练时所用的“语料”和“算力”,就相当于小学生“刷题”时使用的习题册和计算器,帮助他掌握知识点、更快给出正确答案。
如今,北京的大模型有了更全面的“习题册”、更强大的“计算器”。3月29日,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北京规模最大的公共算力平台在经开区正式启用,二者联合起来,将帮助大模型领域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练就“最强大脑”。
北京最大公共算力平台“点亮”
国家信创园,一排排黑色的机柜闪烁着GPU服务器特有的光亮。对于许多大模型创业团队而言,这些灯闪起来,心里才算踏实。这意味着大模型开启了训练时刻。
3月29日,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正式点亮,算力规模在北京最大,可提供算力3000P。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也就是说,这里每秒就进行300亿亿次的计算,相当于超过百万台高性能电脑的算力。
“大模型最需要稳定的算力。”推出大模型产品已有三年的人民中科公司CEO侯黎明更真切地体会到算力的可贵。即便该公司的大模型已在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但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迭代升级,这就需要算力进行训练了。过去,他需要四处寻找GPU卡,凑出来的算力并不稳定,有时候算力也不行。
这是许多大模型企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初创团队更是被算力扼住“喉咙”。为此,近两年本市布局建设了多处公共算力平台。这就像电力公司给供电一样,只不过这些机柜里提供的是算力。因为规模大、稳定,所以公共算力可提高训练的效率,进而降低大模型训练耗费的时长。以往企业自己要算几个月的事,在这里十几天就能搞定。
“经开区规划了超10000P的算力规模。”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推出支持政策,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公共普惠的算力、创新领先的算网服务、细致完善的解决方案,助推大模型训练和行业应用。
“监管沙盒”保障大模型训练
大模型的自我学习仰仗训练。同日启用的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里,已经有多款大模型正练就“最强大脑”。训练中,大模型依靠基地“投喂”的语料,像学生“刷题”一样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未来上线后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难题。
这是国内最早启用的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可以组织数据供给方、加工服务方、模型训练方“进场”合作,推动高质量数据价值释放,助力通用模型和行业垂类模型训练精调。
成为“第一个”,不只依靠算力这种“硬件”,更需要打通数据确权、安全等方面的机制。由于近些年在国内刚刚兴起,当前没有一套可以照搬模仿的模版,很多东西只能独创。
“训练基地要干的,不只是训练。”运营训练基地的北京亦庄智能城市研究院公司总经理颜敏解释,使用数据时会面临所有权归谁、是否可信、如何保障安全、收益如何分配等各种问题,都需要建立机制来规范。为此,基地针对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合规和场景应用了“监管沙盒”机制,为新技术创新迭代提供开放包容的政策保障,免除后顾之忧。
数据不像普通的商品,使用方一旦获得会不会复制外泄?为此,基地里专门的存储设备能让数据“可用不可见”。从采集到存储,再到初加工、精加工,最后到模型训练,整个链条都是在训练基地进行,跑不出去。“一旦发生纠纷,也有解决的兜底机制,邀请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局等来帮忙协调。”颜敏说。
“1亿算力券+1亿模型券”服务企业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成本决定创新成本。大模型的训练、算力使用都要面临一笔不小的支出,初创企业能否应付得了?
“我们每年会发放1亿元算力券,企业可申领用于算力租用,即领即享。”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介绍。近日,经开区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打造AI原生产业创新高地的若干政策》,从推动算力赋能产业发展、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与开放、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发展生态6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措施。
除了算力券,亦庄每年还会发放1亿元模型券,对购买技术自主可控基座大模型产品及服务进行补贴;开展“大模型+”行动,在自动驾驶、具身智能、医药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开放高质量应用场景,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
通过政策集成与创新,亦庄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构建自主可控软硬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到2026年,亦庄将培育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应用场景10个,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100家,实现园区营业收入1000亿元,建成人工智能算力10000P。(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