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 “铁肩辣手”邵飘萍西城区政务服务局  2024-04-18

北京的胡同藏龙卧虎,其中虎坊桥附近的魏染胡同,有一处让新闻人敬仰的故居——邵飘萍故居,此处也是京报馆旧址,自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30号、32号,文物建筑面积近820平方米。

《京报》由邵飘萍于1918年10月创办,京报馆最初位于前门外三眼井38号,后迁到琉璃厂小沙土园胡同,1925年10月迁至现址。

故居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进门影壁上是邵飘萍题写的“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报社墙上,勉励自己和同仁。

故居展区分前后两进院落,是当年邵飘萍和家人生活起居的场所,前院4个展厅,后院3个展厅,如今设置了《京报与京报馆》《百年红色报刊》《邵飘萍生平事迹》3个主题展。

其中,“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分别陈列于四个展厅,划分为“萌芽”“诞生”“燎原”“长征”“抗战”“决胜”“解放”及“伟大复兴”等八个部分。

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名振清,自幼聪颖,1906年考入浙江省高等学堂师范科。

教书育人曾是他的理想,在金华任中学教师时也兼职担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

随着对新闻事业的了解,他发现做一个为大众鼓与呼的记者是他更为向往的事情,自道是“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

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注重新闻报道和时政评述,反帝反军阀旗帜鲜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配合党的北方革命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

《邵飘萍生平事迹》主要介绍在短短40年的生命中,邵飘萍作为传奇报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中国新闻教育奠基者、中共秘密党员的成就和命运。

从展厅走出,邵飘萍半身铜像立于院落中央,铁肩担道义,“乱世飘萍”的文人风骨与报人担当让后人由衷崇敬。

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作为一个有血性、有风骨的进步报人,邵飘萍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他身上具有忧国忧民、坚决同黑暗反动势力做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与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蕴含的胸怀大义、追求真理,舍生忘死、为中华民族自由解放而奋斗的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邵飘萍的斗争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对于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