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十三场,我们邀请西城区主要领导进行专场发布,发布的主题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全力塑造高品质之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西城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地,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西城区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地位,心系国之大者使命担当,以红墙先锋的担当和作为全力塑造高品质之城,更加奋发有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行稳致远。
下面,我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 孙硕
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刘东伟
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朱国栋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局长 卢五星
他们将为大家介绍西城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全力塑造高品质之城的成果和举措,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向大家介绍西城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情况。
-
嘉宾
孙硕:亲爱的各位媒体朋友、广大市民朋友: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发布会。首先,我代表西城区委区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帮助西城区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也诚挚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西城、多走进西城,亲身感受新时代首都发展在西城书写的新篇章!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西城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情况。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团结奋斗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号召。
西城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离红墙最近的地方,必须坚决当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排头兵,以“红墙先锋”新作为、“首善之首”高标准,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争当示范。
党的二十大以来,西城全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2-1-1-5-2”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框架体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西城工作思路举措。具体来说:
——牢牢把握“两个突出”根本要求,把准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正确方向。
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的重要嘱托,将其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根本要求,贯穿一切工作始终,贯穿发展治理各领域、全过程,举全区之力、尽最大努力让核心区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紧紧锚定“一个目标”,描绘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美好愿景。
一座服务高效、发展高端、治理精细、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之城,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西城大地展现的生动图景。服务高效,就是首都功能显著增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取得新成效,“四个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发展高端,就是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高精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创新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区域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治理精细,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治共治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宜居宜业,就是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既可安放心灵、又可承载梦想的生活家园。
——继续探索“一条路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光明大道。
减量发展背景下的首都功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这是我们多年艰辛实践探索出的成功之路。自总书记2014年第一次视察北京以来,我们坚持“减量发展”不动摇,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大疏解力度,累计疏解腾退空间建筑面积152.1万平方米,常住人口从123.3万人下降至110万人,市场主体从9.1万户下降至6.8万户。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探新路,老“动批”凤凰涅槃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落户金融街,也标志着金融街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健全。这条发展新路子,来之不易,可行,也必行!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主动融入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更广视野、更大空间谋划核心区工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展现更加光明的前景。
——精准聚焦“五个主攻方向”,全力抓好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重点任务。
第一个主攻方向,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西城的特殊区位,决定了这是我们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职责使命。我们坚持把维护核心区安全稳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在高标准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展现西城担当,坚持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持续提升“四个服务”能力水平,近两年先后圆满完成了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等一系列服务保障任务,特别是我们可亲可敬的“西城大妈”,作为守护核心区平安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了首都市民耳熟能详的志愿服务代表性品牌。
第二个主攻方向,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我们持续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金融街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以全市0.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市近70%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去年11月,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和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成为党的二十大后在京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活动,金融街国际影响力、传播力日益增强。
我们不断擦亮“金科新区”品牌,累计新引入头部或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166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100亿元,2022年实现税费收入超过30亿元。
我们全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224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余家。去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2336.9亿元,占全区GDP的41%,位列全市第三,其中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全市第一。
我们以国际化视野推动消费能级提升,实施西单、地安门外、西直门外等重点商圈三年行动,提升西单连廊空间,打造高品质商圈,升级“西城消费”2.0版,今年以来社零额增速始终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我们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服务企业发展,始终坚定不移认为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获评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政务公开工作在2022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中位列120个市县区第四名。
第三个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我们坚持民心所指就是政之所向,用足用好接诉即办这个主抓手,让西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这项工作的综合成绩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第一。我们将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
面对近年来严峻就业形势,我们举全区之力办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用“父母心”为高校毕业生照亮就业前行路,去年西城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3%。今年我们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每一名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毕业生背后都有我们的服务团队全程帮助,一对一托底帮扶,让每一名学有所成的西城孩子都能顺利踏入社会、跟上时代步伐。
西城教育素有全国基础教育高原之美誉,我们坚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保持每年百亿元的教育投入,进一步巩固全面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高原”,着力培养“身体强健、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西城孩子,努力实现不“内卷”。针对“小眼镜”“小豆芽”“小胖墩”“小焦虑”问题,想出了远眺活动、体能训练营等不少招,孩子的平均睡眠时长多了、戴眼镜的少了、更加活泼开朗了。针对社会上反映的一些相对薄弱的所谓“坑校”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全面展开“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建设,19位区领导担任第一校长,尽全力让每一名西城孩子都能享受到更优质均衡的教育。
我们坚持将健康作为现代化应有之义,全面推进健康西城建设。以体医融合、全民健身打牢健康之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节、欢乐冰雪季、一街一品等活动,被评为首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让老百姓买药更方便、看病更舒心,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好家庭医生作为失能老人等群体“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
我们主动积极应对“老龄化”,统筹推进“养老十件事”,“一键呼”累计安装2.2万部,平时“一键呼服务”、突发情况“一键呼救”确保老年人安全。挂牌运营217家“父母食堂”,有的能预订家乡美味,有的按两称重算钱灵活,让老年人吃得更好、更安心,同时开展“父母食堂+(家)”试点,增加养生堂、学堂、讲堂和乐享堂等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在西城安享幸福晚年。
第四个主攻方向,持续高水平推进控规落地。核心区控规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指导核心区发展的法定蓝图。今年,我们接续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久久为功落实好控规部署。
我们深入实施疏整促专项行动,推动违法建设拆除向平房院内延伸,整治提升住宿业,精细治理背街小巷、桥下空间等,西长安街街道成为全市首个全面完成架空线入地的街道,核心区的大街小巷更加舒朗有序。
我们以强烈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特别是上半年,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提前一个月让蒙尘多年的宝贵历史遗产——先农坛庆成宫重见天日,同时,我们也实现了血液中心降层、育才学校家属楼还回绿地等重点项目,让更多市民群众可以领略中轴线的壮美、历史文化的厚重。
我们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西单—积水潭桥线性街区、阜内大街等环境品质提升,推动什刹海、大栅栏等街区风貌恢复,地安门外大街、旧鼓楼大街精彩亮相,西单更新场、菜西片被评为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获评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
我们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市领先,“城市大脑”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下大力气改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最优,14处河湖获评全市“优美河湖”,陆续建成广阳谷、常乐坊等城市森林,北护城河、什刹海环湖等滨水绿道,人定湖、宣武艺园等全龄友好型公园,全面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让绿色成为城市的靓丽底色。
第五个主攻方向,坚定推动文化强区建设。西城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我们勇担职责使命,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西城文化“范儿”让人眼前一亮,坚持以“文化”育“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结合,高水平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广大群众践文明之行、引时代风气,文明城区六连冠展现新光彩。
西城文化“根儿”更加茁壮,创造性开创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两批16个文物活化利用计划实现落地签约。蒙藏学校旧址修缮完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并对外开放,新市区泰安里精彩亮相,举办纪念金中都建都870 周年系列活动,老城日益展现全面复兴之势。
西城文化“牌儿”更具知名度影响力,“文化产业十条”为文化产业发展添加金融助力,老旧厂房变身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空间,“西城礼物”、“京剧发祥地”、“白塔夜话”系列文创产品、文化品牌,锻造有名有实的西城文化IP。
西城文化“味儿”走进寻常百姓家,“书香西城”润核心区,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位居全市前列,首批44家“悦读湾”挂牌,北京砖读空间、红楼公共藏书楼等文化新地标闪耀大街小巷,“会馆有戏 京彩西城”等文化活动让观众大饱眼福,“博物馆之城”让市民感受核心区深厚底蕴。
——大力实施“两个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行稳致远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深知,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归根结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今年以来,我们系统部署实施“两个工程”,以高质量党建、高素质干部队伍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工程,是“红墙先锋工程”。这是为了解决好“心”的问题。我们构建了“1+6”党建制度体系,引领带动全区党员干部自觉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心人”,努力在中央政务保障上亮旗帜,在助推改革发展上当先锋,在聚焦为民服务上作表率。
第二个工程,是“双提升”工程。这是为了解决好“力”的问题。“双提升”,就是提升工作效能水平、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消除卡点堵点、优化工作流程、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搭建干部成长平台,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做好能力储备。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新行动新成果,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西城贡献!
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西城区委书记孙硕的发布。
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
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咱们西城区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减量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具体举措有哪些,成效怎么样?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伟来回答。
-
嘉宾
刘东伟:感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相对于各地而言,首都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特点是要同步实现减量。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实现更深层次的减量发展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西城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着眼于强化“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深化转型,采取更加扎实的举措,着力实现“四个发展”。
第一个发展,是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更深层次减量发展。这是近年来西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以“疏解”“整治”做减量,2014年以来,西城区疏解腾退空间152.1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减量30万平方米,保持每年拆违至少10万平方米力度,为城市功能减重、减负。另一方面,以“提升”优化首都功能、城市品质、人居环境,腾退空间利用率达到77.4%,过程中,居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对“疏整促”工作满意度达99%以上。
第二个发展,是全力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4+N”产业创新发展。北京新版城市规划明确,金融街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我们坚决立足这一定位,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总体部署,助力国家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以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三个示范区”建设,作为制胜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形成以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4+N”产业结构。
我们持续巩固金融业主导地位。打造以北交所为核心的金融生态圈,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06家,市值2647亿元。将金融街论坛升级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2022论坛年会的浏览点击量超14.6亿人次。搭建绿色投融资平台,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双碳”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西城。近三年,引进重点金融机构182家,注册资本金4008.6亿元。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3088.7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4%,占全市金融业比重38%。
我们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示范区。“金科新区”创造了国内“三个第一”:第一个以金融科技为主要产业的示范区,唯一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第一个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的园区。前不久,西城区发布了“金科十条”2.0版,进一步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良好生态体系。
我们构筑资产管理高地。西城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占全市70%以上。资管机构管理的资金总规模占北京市比重超过50%,占全国比重12%左右。我们将培育多元化资产管理机构,支持理财子公司、资管公司和专业投资机构发展。
我们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西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2240家,包括三大运营商总部、人民网等多家领军企业,培育了奇安信等龙头企业。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1%,居全市第三。今年,新启动建设“马连道·茶·中国数据街”,努力打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的标杆典范。
我们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西城区具有信息传输、技术软件、信息服务优势,有与高端国际化商务服务机构相匹配的发展环境,还拥有历史悠久的商业传统,西单—金融街、大栅栏—北京坊、地外和西直门等商圈,什刹海—地外区域成为“夜京城”地标。我们着力促进科技服务强优势、商务服务引高端、消费服务升能级和重点商圈提品质。开展北京坊二期、西单商场综合改造、西单—积水潭桥传统特色街区环境品质提升等重点项目,提高消费国际化、高端化水平。
第三个发展,是以“两区”建设为引领,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西城区有高效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外资金融机构140余家。截至今年6月,“两区”建设项目总金额突破5000亿元,达到5036亿元,项目平均金额9.07亿元,均稳居北京市第一。我们将在政策创新和项目落地上求实效,以更大力度推动外资稳规模、优结构、扩增量。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压茬推出了系列改革举措,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科创十条、服务北交所十条等8个十条产业支持政策,2022年兑现资金16.3亿元。我们还健全“政企亲清座谈会”制度,今年以来,已举办金融机构、数字经济企业等10个专场,与企业一起聚共识、商良策、破难题,得到广泛认可。
第四个发展,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全方位协同发展。西城与津冀在产业协作、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取得了新成效。我们将全面落实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协议,积极开展与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的各领域交流合作。立足“北京研发—津冀转化”格局,推进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京津冀产业协同。
整体上看,西城区推动“四个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持续实现“双控”“四降”的同时,GDP由2014年的3229.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700.1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达95%,综合能耗、万元GDP碳排放强度、水耗等绿色发展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第一。这也充分印证减量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正确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们将坚定走好走深走实减量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核心区,努力交出新的更好答卷。
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谢谢主持人。西城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在落实新总规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同时,作为老城区,西城区在城市更新方面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举措?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北京青年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朱国栋回答。
-
嘉宾
朱国栋: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我简要介绍西城区在规划落实和城市更新方面的几点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大家知道,北京城市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是西城区规划、管理、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坚决落实。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我们较好地完成了《核心区控规》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西城区是老城区、建成区,实施城市更新是我们落实控规的重要方式,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聚焦重点地区环境品质提升,扎实推进街区保护更新。
一是稳步推进中南海周边、长安街沿线环境整治与腾退工作,严格管控建筑高度,长安街纵深一公里范围内的环境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落实好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各项任务。北中轴上的北海医院、东天意市场、地安门派出所、烟袋斜街21号、血液中心住宅楼等完成了降层,优化了景观视廊。南中轴上的育才学校教职工宿舍楼、庆成宫整体院落完成征收腾退,为中轴线申遗保护创造了条件。
三是重点大街的环境品质得到提升。比如,大家熟悉的旧鼓楼大街、地外大街、西安门大街、平安大街西城段等。被鲁迅先生誉为最美大街的阜内大街,以及西单—积水潭方向的线性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年底将取得初步成效,请大家持续关注。
第二个方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居住环境
一是有序推进平房院落保护更新。我们在全市率先启动“菜西”片区的申请式退租,这项政策深受平房区群众的欢迎。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600余户退租,惠及居民近7000人。
二是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我们累计完成市区产权老旧小区改造约707万平方米,支持配合央产单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40万平方米。我们为老楼加装电梯130余部,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三是持续推进简易楼腾退和危旧楼改建。下大力气解决居住在危楼、简易楼中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方面,提升存量空间的发展品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实施低效楼宇改造,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释放50万平方米左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二是推进商圈和传统商业设施升级。完成58处、约12.5万平方米的商市场疏解提升。百盛北楼完成功能转型,西单更新场建成亮相,阜成门华联、新一代商城改造工程正在实施。
三是老旧厂房更新改造成效显著。“天宁1号”文化科技园区一期已完成改造,新华1949文化金融产业园二期、新风街3号等项目正在实施。
第四个方面,努力推动城市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
我们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完成了119条、48.2公里道路空洞检测,使道路空间更加安全。共34公里道路的林荫化改造基本完成,助力健步悦骑成为新时尚。对200多座公厕实施改造提升,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天宁寺桥下空间变身为篮球场、儿童游乐区,成为周边群众喜爱的休闲娱乐空间。我们对钟鼓楼周边平房屋顶的无序鸽笼,采取“一户一策”方式,与居民共同设计改造方案,美化环境的同时守护老北京的鸽哨文化。
第五个方面,通过科技赋能,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使我们的城市更友好、更便捷。
比如,7月1日起,市民朋友可通过高德地图APP查询包括西单大悦城、汉光百货、西单更新场在内的11个停车场、2000余个停车泊位的实时动态信息,方便大家停车出行。
未来,我们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继续深入抓好城市总规和核心区控规的落实,实施好城市更新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管理效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
记者
香港商报记者:谢谢徐部长。想请一下西城区领导:金融街地处西城区,是金融资源最为聚集的区域,请问西城区是如何做好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工作的?未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香港商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局长卢五星回答。
-
嘉宾
卢五星:感谢您对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金融力量。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好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为工作重心,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提升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级和服务水平。
金融街启动建设的三十多年里,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体制机制也在变,但我们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初心始终没有变。始终坚持以驻区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和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发展。
经过30余年的建设发展,金融街已经发展成为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功能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这里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主要的全国性金融行业协会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承载地,目前,金融街集聚了各类金融机构1900余家,重点金融机构800余家,总部企业175家。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超过140万亿元。贡献了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市65%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是我国高端产业聚集度最高、金融人才最聚集、人民币资产流量最大、税收贡献最为突出的区域。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我们按照“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架构模式,形成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金融街论坛四位一体服务机制。
我们持续深化集监管支持服务、机构运营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关系促进服务、专业研究服务、人才发展服务为一体的“6R”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能级和水平。一是出政策。出台“金服十条”“金科十条”“金开十条”,共同构成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系列制度安排。二是搭平台。2020年金融街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国际化专业论坛后,我们致力于把金融街论坛打造为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平台、国际间金融交流合作平台。目前,金融街论坛已由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演变为“一主N分多沙龙”常态化办会模式,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声音。与此同时,我们还倾心打造金融街I客厅、《金融街观察》、金融街发布、金融街研究院、聚力·金融街“五大平台”,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沟通交流机制。三是强服务。金融街服务局与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共同组成“政府+企业”的“双管家”服务团队,为驻区机构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全面提升服务的力度、温度、深度、专度。
2022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围绕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安全有序高效运行、助力国家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推动金融街高水平开放、营造金融街良好发展环境、打造金融街特色品牌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更好服务保障新时代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紧抓“两区”建设与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重大机遇,持续聚焦强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全力促进金融街和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金融开放发展的标杆园区。落实《促进金融街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重点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跨境流动、投融资便利化等政策在金融街先行先试,加快引进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街发展。提升北交所聚集效应,扩大北交易所市场开放,丰富资本市场参与主体,支持鼓励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围绕北交所布局业务,加快打造北交所生态圈。持续提升金融街论坛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深化与各类媒体合作,扩大金融街新媒体“朋友圈”,不断提升金融街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是打造全球一流的资产管理高地。金融街资产管理行业门类齐全,聚集了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等一批头部资管机构,金融街资管机构管理的资金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是资产管理机构云集之地。目前,我们正在研制编制加快推进金融街资产管理高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用三年时间,把金融街建设成为资管机构聚集、金融人才荟萃、产业生态完备、开放水平高、创新活力迸发、营商环境一流的全球资产管理产业高地。
三是高质量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为更好服务保障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前不久我们发布了“金科十条”2.0版,在打造生态、培育动能、支持上市、拓展场景、市区协同等七个方面创新突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政策赋能、产业赋能、渠道赋能、平台赋能、服务赋能,努力将金科新区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引领者、制度标准策源地、创新人才首选地、研发创新新高地、应用场景示范地、产业发展增长极。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
记者
中国新闻社记者:上半年,泰安里亮相、400余年的文物庆云寺变身金石博物馆等,这些都是中轴线遗产保护、文物活化利用方面非常有益的探索。请问:西城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近期还有哪些可以关注的亮点?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中新社记者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伟回答。
-
嘉宾
刘东伟:感谢您的提问。
西城区是北京营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70年的建都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部署要求,坚持以文育城、以文化人,以文促治、以文赋能,积极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多元化呈现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画卷,努力展现大国首都核心区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重点介绍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西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地区,历史文化街区面积1327.4公顷,约占全区面积的26%。有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保护传承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西城区的光荣使命。
北京中轴线是老北京的灵魂和脊梁。我们突出规划引领,围绕“两轴、一城、一环”格局,强化老城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以中轴线遗产保护为抓手,系统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加强对特色空间、景观视廊的统筹利用与改造,推动老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9个案例入选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居全市首位。扎实推进中轴线遗产保护任务落实,全力完成9项主责任务、18个具体项目,实现北海医院、东天意商场等减量降层,完成庆城宫征收清退和红十字血液中心宿舍降层征收,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品质提升工程实现亮相。推出中轴线西翼非遗路书体验等活动,打造首条“数字中轴探访线路”,实现文化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
我们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牢记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要求,近年来累计投入45.27亿元,完成34处文物完全腾退,创新推动文化活动同遗产空间相融合,让文物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如沈家本故居作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福州新馆作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社会开放等等,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群众。我们走出文物活化利用西城路径,率先探索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陆续推出文物活化利用西城范式1.0、2.0、3.0版本,两批共16个文物活化利用项目落地签约。今年4月,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中的首个中标项目泰安里开放,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青年拍照打卡。我们做好红色遗产保护传承,蒙藏学校旧址完成修缮、展陈并对外开放,让市民身临其境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精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质高地
西城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我们将“书香西城”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55家实体书店扮靓西城区大街小巷,万人拥有实体书店1.4家,居全市前列。打造特色阅读空间51个,创新建设44家“小而美”、有特色、有主题的“悦读湾”,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郁的阅读氛围。我们持续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统筹规划布局,深挖文化底蕴,将庆云寺打造成金石博物馆,宣南文化博物馆重新向公众开放并推出沉浸式导览,在天桥演艺区打造小微博物馆群等,西城区博物馆、展览馆和“博物馆相关设施”已达70家,进一步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鉴赏需求。我们深耕优秀文化品牌塑造,精心打造“京剧发祥地”“北京动画周”“老舍戏剧节”等知名文化品牌,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产品。“白塔夜话”升级为北京市级老城保护和文化建设品牌。我们不断创作孵化艺术精品,设立“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为207部作品提供5151万元补贴支持。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什刹海》等入围金鹰奖,《梦中的那片海》在央视热播。
三、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
西城区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数量排名全市第三。2022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累计实现收入938.8亿元。
我们推动金融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出台“文化产业十条”,每年支持资金可达2.4亿元。我们加强文化产业园“一园一品”建设,鼓励园区企业“腾笼换鸟”,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智慧品牌园区。我们也欢迎更多优质文化企业走进西城、落户西城。我们强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向赋能”,努力打造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贯通发展新格局。
我们全力促进文化消费,西城区共有95家老字号企业,其中中华老字号53家,占全市的45%。鼓励引导老字号创新消费体验、拓展新消费群体。比如,白塔寺药店和内联升跨界做咖啡,菜百与故宫、颐和园等文化地标合作推出“承祈元吉”“一生颐饰”等首饰,众多国潮商品走红。推出“打卡鼓西、漫步斜街”等品牌,打造“西城礼物”高质量文化IP,激发文化消费活力。
媒体朋友们,下半年西城区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在此,我想向大家先行发布三个热点活动:
一是去年落地西城的首届北京动画周将升级为首届中国(北京)动画周,将于本月20日举办。
二是“新华社元宇宙产业联盟——北京基地”将在西城挂牌成立,推出数字北京红色文旅线路场景、数字大运河场景、北京优秀传统文化场景等特色品牌。
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湖广会馆将于今年底重装开业,重装后的北京湖广会馆将依托“北京戏曲博物馆”定位,打造京剧主题的中国戏曲艺术体验新空间。届时,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到现场采访报道!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好,没有问题,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第十三场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的关注和报道,希望各媒体记者朋友继续关注和报道系列新闻发布会。各位记者如果有什么采访需求可以跟我们随时联系。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