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七场,我们邀请通州区主要领导进行专场发布,本场的发布主题是《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处理同雄安新区的关系,“两翼”协同发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要处理同中心城区的关系,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业共兴”。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勇争先,呈现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
下面,我先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 孟景伟
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郑皓
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 陈江华
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区长 吴孔安
北京市通州区副区长 卢庆雷
他们将就通州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水平建设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具体实践和阶段成果为大家进行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通州区委书记 孟景伟 向大家介绍通州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情况。
-
嘉宾
孟景伟: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
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也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报告北京副中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关情况。
首先,我代表通州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北京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也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副中心、走进副中心,近距离体验历史名城通州的新变化和新气象,感受和触摸“千年之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
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三届市委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北京篇章”的进程中,针对副中心建设发展提出了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二十年之问”,即:“城市副中心2016年启动,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利用这20年时间把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围绕这个时代课题,通州区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强素质、强作风、强效能”的“三大三强”活动,力求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作为,进一步把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回答好“二十年之问”上来,努力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几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历了一个在远郊区县底子上“拔节成长”“蝶变重生”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副中心的评价,由“生机勃发”到“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更是揭示了这种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我理解,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立足战略大局,区域协同发展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
几年来,城市副中心始终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立足大局求破局,对内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对外强化“两翼”齐飞发展态势,并持续加快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是坚持以副辅主、主副共兴,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能力持续提升。按照“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承载行政功能,顺利保障完成了第一批41个部门、约180家市级机关的集中入驻,带动1.7万余人到行政办公区办公、生活。大力承接产业疏解,累计实现81家央企二三级企业,61家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先后落户。全面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6条通达中心城区的轨道建成投用,安贞医院、人民大学等一批优质资源落地发展。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吸附能力更加强劲、服务保障首都“四个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是坚持各有分工、互为促进,“两翼”齐飞态势更加明显。按照“一核”引领、“两翼”齐飞的要求,持续强化与雄安新区的联动发展。两地联合制定实施了工作对接机制方案,持续完善主要领导定期会晤、牵头单位对接调度、各部门常态化沟通三个层面的工作机制。深入落实京冀两省市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土地管控、产业承接、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合力推进政策集成创新,互学互鉴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两翼”起势腾飞的一系列新成果、新面貌,折射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气象。
三是坚持瓣瓣同心、携手同行,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副中心与北三县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协同发展经历了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合作”再到“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升级过程。特别是随着国务院批复的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深入落实,配套的“一方案三清单”全面实施,一体化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加清晰,推动重点领域从点线突破到“花开满园”。目前,京唐城际铁路、密涿高速、京秦高速建成通车,地铁平谷线、厂通路、厂通桥加快建设,主要道路和交通节点逐步串联成网;连续举办通州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融合;一批学校、医院共建项目顺利完成,政务服务的“区域通办”机制迈入2.0时代。
二、立足千年城市建设,城市框架持续夯牢夯实
坚持以每年千亿级的投资强度,按照“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的工作节奏,推动千年城市拔节生长、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一是重点功能区、重要节点实现加速跑,副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展现新气象。副中心每年都有一批重大工程上马,仅今年就集中推动217项重大工程,其中61项年底前完工。副中心控规中确定的主要功能板块扩点成面:行政办公区二期年底前竣工,第二批市级机关即将入驻;运河商务区累计完工448万平方米,近2万家高端企业实现落户;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聚势启新。在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个数据,从昨天开始连续两天环球影城入园游玩人数都突破了5万人,这应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也说明环球主题公园作为北京市文化旅游集聚区新的打卡地正在聚势启新。首旅集团总部、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才社区等五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副中心的三大新地标“文化粮仓”大剧院、“森林书苑”图书馆、“运河之舟”博物馆即将精彩亮相。此外,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盾构隧道标志性工程——东六环入地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速推进。立体多维的“四梁八柱”框架日益完善,疏密有致的千年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城市乡村互促互进,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在城区155平方公里之外,751平方公里的副中心拓展区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加速形成“众星拱月、串珠成链、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北京设计之都、数字之都的重要平台——张家湾设计小镇,在智慧设计全方位应用、数字资产全周期管理、产业升级全生态应用等多个领域打造示范标杆,440余家创新设计和城市科技企业落地发展,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多个重大活动的永久会址。“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台湖演艺小镇,国家大剧院舞美艺术中心等项目先后亮相,为副中心再添一张运河文化的金名片,周边的精品民宿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厚积薄发,艺术嘉年华、艺术市集等公共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副中心腹地的“台马板块”,持续强化与亦庄开发区联动协作,加快成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主阵地。
三是新城老城融合共生,城市更新绘就老城新面貌。我们坚持新城老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建新”“改旧”同步实施,下大力气开展了老城区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工作。累计推进91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了八里桥等6个棚改项目,南大街腾退保护更新北部片区试点全面启动,一批家园中心加快建设,167条背街小巷“脱胎换骨”,600余个功能性、景观性小微项目建成投用,3个城市更新项目入选全市“优秀案例”和“最佳实践”(全市34个),清新亮丽、宜居宜游的老城新貌跃然而出。
三、立足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迭代升级
副中心产业发展经历了先减后增、引入标准由宽到严、发展质效由低到高的深刻转型提升过程。我们围绕“3+1”主导功能,全面强化产业组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生态,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逐步聚能成势。
一是抓增量、稳存量,经济内生动力稳步增强。坚持疏解承接双向发力,编制完成全市首个非建设空间管控规划,强力推进两轮“疏整促”,产业空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加快建设,金融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中所占比重均超过了10%。“元八条”等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38个。272家企业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2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上市、挂牌企业达到33家,均呈倍增态势。先正达(中国)种芯农场等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入驻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
二是抓消费、扩开放,稳增长措施成效明显。紧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环球主题公园城市大道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家亚洲首店、6家中国(内地)首店、50家北京首店(旗舰店)落地发展。远洋乐堤港等一批消费新场所全面建成。给大家报告一下,今天上午远洋乐堤港已经正式营业了,应该说北京城市副中心又增加了一个高品质的综合性的消费场所。同时又有两座超五星级的写字楼投入使用。城市大道、东朗文创园、万达金街等活力商圈“点燃”副中心夜经济,“一区一河三镇”旅游版图助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两区”建设不断提速,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等一批外资外企发展顺利。1-5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家,同比增长43.48%;实际利用外资5962.27万美元,同比增长57.68%;社零额同比增长4.7%。
三是抓服务、优环境,产业发展生态更加优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考评排名升至全市第一梯队,企业满意度居全市第一。建立以“通八条”为引领、产业专项政策全面助力的“1+N”产业政策生态体系,累计给予150家企业奖励扶持。人才服务“直通车”机制为100余家企业提供落户、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出入境等服务。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全国综合和单项法治政府建设“双示范区”,全市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中心”进驻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包容审慎执法机制助力企业服务“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成功举办全球财富论坛、“行走的达沃斯”等一系列高规格活动,集聚高端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四、立足宜居宜业,加快向没有“城市病”的城区迈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治理水平、扩大生态福利,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突出产城融合,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更加突出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融合统一,以留住“本地人”,截留“去中心城的人”为导向,通过“外引”和“内生”,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累计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6.4万套,“职住平衡”目标加快实现。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学校等17所优质学校批量入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安贞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陆续落地,不仅满足了通州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也对中心城疏解人口、入驻企业员工、廊坊北三县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心城区医疗压力。群众文体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大运河开漕节、副中心马拉松、运河赛艇大师赛等品牌活动相继开展,北京首座室外IP乐园开业运营,获评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荣誉称号。
二是突出数城融合,城市运行更加智慧高效。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经济治理等大脑基本建成,“一网一脑一平台一中心”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加快建设,28项标杆示范项目全面启动。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0余公里,地下“生命线”助力城市发展韧性持续提高,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成投用,城市对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京通快速、京哈高速历史性实现分时段、分路段免费通行,区域公交线路全部纳入市公交系统统一运营管理,副中心核心区范围内的环卫清扫、市政供水等城市管理标准和水平加速向中心城区看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加快创建,交通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城市秩序更加清朗有序。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打造“温暖楼门、和谐邻里”基层治理品牌,“接诉即办”稳居全市中上游,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三是突出水城融合,绿色生态已成为最鲜明底色。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78%,建成万亩以上森林组团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各类公园51处,群众家门口就能实现推窗见绿、起步闻香。多河富水、蓝绿交织的生态优势全面凸显,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大运河京冀段实现全线旅游通航。昔日“漕运古道”变身“生态走廊”,主要河流及沿线形成“生态会客厅”,大鸨、白鹭等珍稀鸟类到此过冬,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北京绿交所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副中心绿色金融影响力稳步提升。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公建执行三星级绿色标准,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项目比例接近60%,副中心规划展览馆等一批零碳、零能耗“双零”建筑加快建设。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普及推广全面深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五、立足强基固本,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回答好“二十年之问”为导向,深入开展“三大三强”活动,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坚强有力。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通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实现“强素质、强作风、强效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落深落细,一步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副中心建设成果。
二是持之以恒强作风,跳起摸高、争先进位的奋进力量更强更足。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心中有信仰、胸中有全局、肩上有担当、手上有本领、脚下有根基。持续开展“贴近式”考察,选拔了一批日常工作兢兢业业、急难险重勇于担当的好干部,以选人用人“风向标”激励干部“干劲足”。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以严管厚爱激励干部“勇担当”。持续强化干部培训,注重在招商引资、改革攻坚等重点工作的一线锻炼干部,以实战练兵激励干部“干成事”。
三是聚焦需求促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市政府连续三次对副中心赋权,累计已达308项,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效率、加快了项目落地和开工速度,“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的体制机制更加有力有效。同时,聚焦用地、审批、资金等关键环节,创新推出“一体式”政务联动、“一网式”高效审批、“一链式”企业服务的全程代办机制,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等政策为副中心更快速度建设、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四是狠下功夫抓党建,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两个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副中心各领域重点任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要点位和“关键少数”,建立健全了一批权责一致、职责分明、执行有力的制度,着力实现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尹力书记明确指出,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副中心要“高品质打造疏解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要与雄安新区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支点”,要与北三县“打造环京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典范”。殷勇市长指出副中心正在从“打基础、补短板,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迈进,强调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做到“前瞻十五年、聚焦头五年、干好每一年”。特别是要紧盯提升承载力,高标准完善城市框架,加快承接疏解功能;紧盯高精尖产业落地,又好又快做大经济总量;紧盯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擦亮绿色发展鲜明底色;紧盯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实现与雄安新区“两翼”齐飞,推动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质提速;紧盯“民之所盼”,让群众最大限度共享发展成果;紧盯短板弱项,加快打造城市治理的新典范;紧盯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高素质铁军队伍。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以赴回答好“二十年之问”,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擘画的城市副中心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孟景伟书记的介绍。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我这个问题想提给郑皓区长,我们都知道,城市副中心正在积极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谢谢!
-
嘉宾
郑皓:好,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大家好!刚才孟景伟书记也介绍道,现在绿色已经成为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很多人来到副中心,一到副中心最深的感受也是绿色,所以现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副中心生机勃发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这几年,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贯彻新发展理念来积极推进副中心的绿色发展。尤其是在党的二十大,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也做了很多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2021年,国务院支持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副中心要建设和打造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在这个示范区明确之后,我们觉得这个要求很高,给我们的责任和压力也很大,所以现在我们全区上下都在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推进整个副中心的绿色发展的转型。现在我们是想全力以赴将副中心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典范。
我主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再介绍一下我们在绿色发展现在开展的工作。
首先,是在绿色能源方面。绿色能源上我们主要是突出能源供给和绿色的消费两端发力。现在整个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在加快建立。现在副中心在全市基本上率先实现了无煤化,并且已经先行启动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比如说,通州区前疃村已经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也欢迎记者走进我们的村庄,去看看我们这个小村庄在“零碳”上做的一些示范。另外,我们的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已经入选全国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所以现在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有一些光伏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能源调度中心光伏发电组实现运行。另外一个,就是大家熟悉的就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这么大的一个交通枢纽,现在已经成功实施了全市首个中深层地热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所以这一系列的措施,2022年全区万元GDP能耗相比2015年下降了1/4左右,所以副中心在能源利用效率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这些基础上,后续我们还要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示范,积极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尤其要探索开展用能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力争到“十四五”末期,我们将实现新建建筑可利用面积80%安装光伏和光热设备,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280万平方米。我们也在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建设,副中心在整个绿色建筑标准上应该是在全市最高的。我们现在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标准,后续我们还将加快推行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力争到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所以在整个工作上,我们在绿色能源上是取得了一定的基础。
二是在绿色产业方面。在绿色产业上我们是坚持疏解腾退和新业态培育双轮驱动。首先,我们按照 “疏整促”的要求加大一般制造业的疏解,现在累计已经疏解了692家,同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43家。在疏解的同时,我们大力培育绿色金融生态,加大我们绿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台了“REITs十条”“S基金十条”等一系列措施。现在我们已经先行启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REITs项目,还有三河和通州的输热管网等REITs项目。现在通州已经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全市首支百亿规模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笔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等一批首创性绿色金融产品都在副中心落地。刚才总体介绍里面也说到,现在副中心的金融产业占比很高,金融产业在我们这里的一大特点,就是绿色金融板块占比也是非常高的。
未来,我们还会紧抓绿色发展的机遇期,加快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优先利用国际国内绿色资本。同时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推动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的融合创新平台。积极承接全国资源减排交易中心,另外有一个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我们要推动北京绿交所加快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三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绿色生态方面,绿色生态方面主要是源头治理和扩容提质双向并举。近年来,通州区持续开展“一微克”行动,2022年我们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浓度达到历史最优水平,尤其我们副中心的北运河和运潮减河已经入选“北京市优美河湖”,生物多样性现在改善非常明显。现在我们的绿心公园,张家湾公园等等,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这里面,我们要跟北三县打造一体化发展的高质量示范区,所以我们现在正在跟北三县共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现在相关规划我们正在不断地深入,后续一定会成为我们协同发展和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一大亮点。另外,我们不断引导公众自愿参与碳减排行动,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让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深入人心。后续,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遵循,不断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迈向新的台阶,把我们副中心的底色擦得更亮,把我们的特点发挥得更强。我相信,这一定会成为副中心更大更好的重要举措。
我就介绍这些,感谢媒体朋友和各位朋友一直以来对副中心的支持。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央广网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我们了解到通州区全区上下正在开展“三大三强”活动,通过创新自选动作,凝聚人心,汲取力量,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请问,此次“三大三强”活动咱们的主要抓手是什么?截至目前,咱们已经取得了哪些效果?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央广网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陈江华副书记回答。
-
嘉宾
陈江华: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三大三强”的含义,“三大”是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三强”是指“强素质”“强作风”“强效能”。“三大三强”活动是副中心为了更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而开展的一项主题活动,是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的“准备动作”和“自选动作”,也是为了落实尹力书记要求,主题教育第二批要与第一批联动、衔接的提前预热。
通过活动动员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扎实的工作实绩回答好尹力书记提出的“二十年之问”,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副中心形成更多的生动实践,努力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聚焦三个抓手来集中发力。
一是抓组织领导。区委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六个工作组,系统开展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制定了活动方案、监督方案、考评细则等文件,全体区领导各有分工,负责对分管领域和联系的街道乡镇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来确保各项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
二是抓过程管理。“三大”突出的是目标导向,让大家通过学习、调研、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思路再审视、对工作措施再复盘、对重点目标再聚焦,最终实现工作成效最大化。“三强”突出的是问题导向,让大家通过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筛查”,全力抓好问题整改,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率效能。
三是抓结果运用。区委要求全区各个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不能立行立改的也要形成解决思路,并明确下一阶段可实现的目标。在主题教育启动之前,制定出本领域的《问题清单》和《三年行动计划》。在这个基础上,在全区形成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也就是施工图)。
活动开展两个月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更加”。
一是以深学细研来“领题”,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氛围更加浓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鲜明导向,紧密结合副中心发展阶段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的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比如,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推出的创意学习精品线路,让党员干部在增强体验感中获得理论水平的全面提升。坚持调查研究“走出去”与“走下去”相结合,既奔赴先进地区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解剖式调研,又聚焦褃节难点,对比如物业服务、村居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对策性调研,形成了可操作可落地的调研成果。上个月我们还举办了城市新区发展与传播论坛,邀请了雄安新区、前海合作区等8个国家级新区到副中心传经送宝,通过深度对接外脑、广泛交流研讨,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经验参考。可以说,“三大三强”让全体党员干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的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落点也更加精准。
二是以改革创新来“破题”,推动副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在“三大三强”活动中,副中心也涌现出了很多改革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在副中心首例“交地即交证”业务已经办理完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进创新服务,仅用26天完成了“多规合一”会商意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并核发等全套流程。同时,我们也从“小切口”出发,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比如精减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实现“秒”发经营许可证,“告知承诺制”成功升级,副中心项目审批速度不断刷新,为吸引企业入驻营造了更加优质的环境。
三是以笃行实干来“解题”,副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步伐更加坚实。今年是副中心的“深化基层治理年”,我们对副中心“户联网”“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治理链等亮点品牌进行了深化与推广,目前我们的接诉即办成绩已经稳定在了全市中上游水平,治理类乡镇也在有序退出。可以说,在“三大三强”活动中,副中心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全民参与副中心建设的热情与活力也被进一步地激发。
下一步,我们将把“三大三强”活动与主题教育紧密衔接,力争通过“三大三强”活动,在城市发展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各个领域交出更加亮眼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想关注一个产业问题,因为今年也是“十四五”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而且产业也是我们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在产业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更多的亮点,包括让我们有更多获得感的成效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吴孔安副区长回答。
-
嘉宾
吴孔安: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产业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副中心重要的支撑,因为从城市副中心建设开始,区里就开始谋划我们的产业主导方向,市委给我们有一个“3+1”的主导功能定位,结合主导功能定位我们重点谋划了六大产业方向。刚才景伟书记也向大家做了一个简要介绍,重点是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和现代种业,着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努力构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六大产业方向向各位媒体朋友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大力发展元宇宙、网络安全等产业。副中心发布了《副中心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元宇宙的细分领域,制定了《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方面是加紧谋划一些重点项目,包括跨体系医疗示范中心和数字化社区两个市级标杆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全国首例“数字人民币+自贸区智慧园区”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全国首笔千万级数据资产抵押贷款合同在副中心成功签署。另一方面,围绕强化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立足张家湾设计小镇我们打造了1.8万平方米的元宇宙创新中心,包括蓝色宇宙、招图科技、山魈映画等一批核心元宇宙企业实现了顺利落地。西集网安园作为国家网络安全高端产业聚集示范区和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聚焦工业互联网、商业密码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八大方向,出台了园区专项政策,推动了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项目的开工落地,目前已经累计引进网安类企业178家。
二是在现代金融领域加快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产业链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金融业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我们聚焦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全区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企业已经超过400家,北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金资管、上田八木、北京绿交所等一批优质金融机构接连落地,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规模目前已经达到5万亿元。金融业态实现了从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向资管、支付、金融科技等多元业态进行转型。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市场主体加快集聚,业务的创新活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是我们在先进制造领域,通州区坚持挂图作战,拟定了《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城市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方面,我们以医药健康产业为先进制造业领域内的战略引擎产业,立足我们的甘李药业、春立正达等38家重点企业加快推进两个国家级重要医疗中心的建设,推动创新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企业的进一步集聚,高标准地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另一方面,我们要紧抓重大项目,支持博格华纳、诺思兰德等存量企业扩产增效。这也就是刚才景伟书记跟大家提到的,我们立足于稳我们的存量,另外增加我们的增量。在博客华纳北京工厂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从上报规划方案到取得开工许可,仅用时47个工作日,应该说跑出了副中心在支持产业落地方面的“加速度”。同时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我们通过落实“服务包”工作机制,加大走访力度,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截至目前,通州区共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8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家,均呈现了倍增态势。
四是在商务服务领域,我们依托运河商务区持续加大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核心、城市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化商务服务产业体系。运河商务区聚集了近2万家高端企业,像央企的三峡集团、中石油、中国电力、中国建筑等相继落户,市属企业的首旅集团、华夏银行、北建院、北咨等新总部已经开工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聚焦打造高品质的活力街区,进一步强化生活配套,计划新开商业面积10.5万平方米,将进一步激发副中心的商业活力。
五是在文化旅游方面,我们聚焦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打造了北京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同时,我们积极承接环球影城的溢出效应,深度开发运河文化产业,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北京首座户外智玩IP乐园阿派郎创造力乐园正式开园,绿心公园开门迎客,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也即将建成投用。
六是在现代种业领域,我们结合通州区种业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制定并出台了《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扶持政策和实现路径。成功引入了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北京种业协会也顺利迁址通州。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举办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助力“种业之都”加快崛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紧抓“两区”建设机遇,厚植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快打造六大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以“通八条”扩大惠企政策的覆盖面,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久久为功,不断推动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当然在此,也诚挚地邀请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有时间多到副中心走一走、看一看,与我们一同见证副中心产业蓬勃发展的未来。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
-
记者
香港商报记者:谢谢徐部长。
我们知道,副中心现在连年保持“千亿”级别的投资规模,工程建设体量持续位居全市高位,请问:通州区在保障重大项目,早落地、早投用、早达效方面都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香港商报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有请卢庆雷副区长回答。
-
嘉宾
卢庆雷:谢谢香港商报记者的提问。
我们都知道副中心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了千亿投资的规模,相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们还仍然要保持千亿投资的态势。其中重大项目的推进,是保持千亿投资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充分利用了与副中心管委会合署办公的体制优势,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和措施。其中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我们出台了重大工程行动计划。现在副中心已经发布了《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明确了任务、明确了节点、明确了职责。在2023年副中心计划集中推动217项重大工程,其中新开工项目78项,续建项目139项,力争当年完工项目61项,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和行政办公等多个领域,涉及总投资约5000多亿元,这些项目将作为城市副中心重大项目建设的提纲挈领性文件,为我们全年的工作做出了指引。
二是创新“全程代办”服务模式。面对城市副中心投资任务重、建设体量大这些客观情况,我们率先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了“全程代办”服务模式。2022年10月,正式印发了《关于通州区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以“全程代办”服务模式为副中心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着力提高重大项目的开工速度、提高建设速度,并以优质服务有效提升了落户副中心企业的获得感。那么什么是“全程代办”模式呢?简单来说,“全程代办”模式体现了三个服务特点,就是“项目管家+项目服务专员”的团队式服务、“一项目一册”定制化服务和“一链式”全生命周期式服务。
以刚才吴区长提到的博格华纳项目为例,这个项目是我们全区“全程代办”首批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全区首个开工的试点项目之一。我们通过高频次的调度,以及在实现路径上的创新,实现了审批周期较以往缩短了70%。在这里面,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小的经验:第一,提前谋划,明确路径。由项目管家重大项目中心牵头,联合发改、规自、园林、水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代办组,代办组按照项目主体的要求,进行深入对接之后,了解了项目的企业需求线、手续报审线、工程施工线,量身定制计划,严格按照开工的时间节点,合理确定了各个环节的时限,形成了规综方案、设计方案、土地手续等并联审批的高效路径。第二,部门联动,保障进度。确定实施路径后,代办组坚持高频次调度,实现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高效推进模式。在最初,我们原则上是一周开1—2次协调会,到后面问题解决差不多以后,我们一周都开不了(1次会),基本上遇到困难以后我们再专题进行开会。同时,我们安排我们的服务专员每天和我们企业主体的联络员进行联系,询问有没有什么问题,以及项目的进展,我们做到了实时掌握项目动态,信息互通“零时差”。第三,协同审批,提高效率。针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打破原有“逐环节、串联式”的推进模式,创新协同并联办理,按照最低时限完成审批。比方说我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按照“多规合一”初审和会商并联审批,由原来40个工作日的审批要求做到了仅用16天即完成办结。住建委采取“预审制”,实现施工许可手续“当日申报、当日办结”。截至目前,“全程代办”模式已经服务了14个市区级重点项目,其中张家湾车辆段、首旅集团、华夏银行等8个项目已经落地开工。
三是充分发挥市级赋权优势。经过三次市级赋权,城市副中心已经实际承接赋权308项,为重大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其中,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累计承接赋权69项,涉及住建、园林、水务、交通、生态环境、人防、城市管理7个领域,内容涵盖了环境影响评价、水影响评价等事项,可以说全面覆盖了工程建设领域各项流程的主要关键环节的审批,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级相关部门支持副中心建设的巨大力度。赋权就是赋能,承接市级赋权以后,我们将持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快审批,同时将从两个维度加强统筹、创新管理,促进项目在副中心加快落地。一方面,纵向上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打通市区循环,以高效审批促进投资落地。目前副中心重大项目多、建设节奏快,依托副中心管委会与区级部门深度融合的优势,赋权以后,很多审批事项不用再单独到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做到了“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副中心管委会协调市级部门的体制优势,就推进副中心建设进行深度高效精准决策,加快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横向上探索多领域并联审批,以高位统筹加速项目推进。大家也能看到,赋权的事项中,既包含施工许可证核发等传统领域的内容,也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影响评价等其他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说都与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密切相关,这样我们通过提前跟踪服务,审批过程中信息共享等方式,可以统筹多个领域不同环节,探索并联审批模式,高位统筹、整体推进,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各类项目的顺利推进,建设更美好的副中心。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下面请继续提问,没有问题了。
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第七场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希望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对系列发布会继续关注和报道,大家如果有采访需求,也可以和我们联系。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