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陆放: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听收看的是由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市民对话一把手·国际消费聚力北京"访谈节目》,各位好,我是主持人陆放。我们的节目以努力打造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北京样本"为主题,邀请相关部门和区政府的"一把手"与您共同探讨,北京如何持续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我们的节目搭建的是一个全媒体的传播平台,您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BRTV新闻频道、首都之窗、北京时间收听收看到我们的节目。今天这一期的主题就是"聚焦科技创新优势,全力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首先,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我们要对话的政府部门"一把手"就是海淀区委副书记、海淀区区长王合生。欢迎您,王区长!
-
嘉宾
王合生: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好!
-
主持人
陆放: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
我们看到2021年以来,海淀区充分借势"两区"建设,发挥"三区"政策叠加优势,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定位,制定出台了一份《海淀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海淀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消费示范区和高品质生活引领区,构建科技创新消费、人文商旅融合的消费体系。我注意到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技消费",一个是"高品质生活",我们这份《实施方案》是不是就围绕着这两个关键词展开的呢?
-
嘉宾
王合生:是的,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就是要为生活和工作在海淀的朋友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您感觉到在海淀生活更多样、更便利、消费更有品质。
我们在制定《海淀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时也充分考虑了海淀在科技、教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优势,重点推进实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打造"数字+"科技消费新范本,二是实施消费新地标打造行动,三是开展文化、旅游、体育消费融合升级行动,四是提升教育、医疗消费新供给,五是打造高品质生活典范区,六是优化消费发展环境。
为推进《实施方案》的实施,我们组建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同时也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绘制了消费空间地图。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大家会切身感受到在海淀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
主持人
陆放:刚才您说到两个关键词,六大重点、若干任务项目清单,咱们是思路清晰、层层推进,我看到在整个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进程当中,海淀区在其中的定位是"主承载区"之一,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定位,能发挥什么样的优势呢?
-
嘉宾
王合生:说海淀是"主承载区"之一,是因为在海淀在服务消费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商品消费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成为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双承载区"之一。作为承载区,海淀要突出科技创新优势,信息业是海淀的第一大产业,今年规模将达到1.3万亿,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在消费结构方面,数字消费是海淀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数字消费对全区服务消费的贡献达到50%左右,我们将依托海淀区众多的科技企业,把数字消费这个长板做长,优势更加凸显。
今年5月份,我们发布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区,《行动计划》和我们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相辅相成的。未来五年,海淀区将打造"数字+科技"消费新范本,全面升级数字消费空间,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拓展数字核心技术优势,依托前沿技术企业在数字化消费和消费数字化两端发力,发展8K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技术产品;加快数字货币应用示范区建设,目前海淀区已经有超市发超市、翠微百货等5000多家商户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业务。
-
主持人
陆放:大家其实已经有这样一个体会了,今年在海淀一些商圈吃饭、购物,还有看演出,还有到一些公园景区游览都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来支付了。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小片整体来了解一下,海淀的商业如何与数字化进行结合的。
(播放小片)
-
主持人
陆放:通过这个小片我们了解到,海淀科技实力,特别是数字经济上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期待海淀在数字消费上不断贡献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和新的增长点。同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的数字消费也期待有更多样的消费场景的出现,在消费空间的打造上我们目前有什么打算呢?
-
嘉宾
王合生: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也要打造更多线下的消费场景,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在建设线下消费场景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增加商业空间的供给。目前,海淀人均商业面积大约是0.86平米,商业面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需求的释放。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推进,比如西北旺万象汇、中粮大悦城、西三旗新都环岛等新增商业项目建设,大幅度增加商业空间的供给。
二是盘活存量空间的利用。存量资源的盘活利用和提质增效是海淀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中关村西区、五棵松卓展等存量商业空间的释放;加速传统百货业升级改造,完成像当代商城、城乡购物中心等一批传统商业的业态提升;加快打造永丰悦界、金源能量城市等一批消费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聚焦吃喝玩乐游娱购等"一站式"的综合性商场购物中心,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激发观影、购物、就餐综合消费潜力。
三是引入优质商业供给。借助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的契机,吸引沃尔玛、麦德龙PLUS会员店、比斯特奥莱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优质头部商业资源和科技型消费企业在海淀落地,挖掘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四是发挥科技引领优势。支持传统商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带动传统商贸企业、老字号企业创新转型,更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新消费需求。
总体来说,高品质的消费空间的打造,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引领创造新需求,我们将做好规划引领,不断优化区域消费环境。
-
主持人
陆放:刚才听到这儿,我想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很开心,这意味着以后我们吃喝玩乐会有更多的休闲体验的空间?
-
嘉宾
王合生:是的。
-
主持人
陆放:其实这两年我们也明显看到,海淀北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变化也是比较大,咱们通过一个小片来了解一下。
(播放小片)
-
主持人
陆放:刚才通过这个小片,我们看到海淀这样一个发展前景还是非常期待的。我们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具体在海淀国际化我们怎么去体现呢?
-
嘉宾
王合生:我们主要从三个方向发力:一是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近年来,海淀在吸引外资、扩大进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居全市之首,外贸进出口总额也保持领先地位。今年1至10月,海淀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580亿元,同比增长13.2%,应该说在全市占有比较高的比重。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满足市民对国际化的需求。
二是着力引进国际的商业项目。我们将以"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项目合作,吸引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优质头部商业资源和科技型消费企业落地,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化的优质商业服务。
三是着力强化改革创新。我们将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措施,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探索创新数字贸易管理制度,率先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探索构建接轨国际、适用性强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并且联合国家相关部门策划数字经济、数字贸易领域的高峰论坛,更大力度推动数字经济领域跨境开放,推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合作。
-
主持人
陆放:一开始咱们就说到了,有一份《实施方案》,这份《实施方案》里面明确提出到2025年海淀要打造高品质生活引领区,大家也特别关心在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配套体系方面,海淀下一步会有什么新的举措呢?
-
嘉宾
王合生:方便居民生活方面,有这么几个内容:一是优化生活服务业布局。我们将持续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以及智能化发展,织密便民商业网点,做好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的精准补建,实现蔬菜零售等8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覆盖率,在此基础上,持续提升便民商业的服务功能和品质。2018年以来,海淀区率先提出打造"社区商业e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便民商业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52个社区商业e中心,实现29个街镇全覆盖,成为全市首个实现便民商业综合体街镇全覆盖的区。
下一步,我们还将建设"邻里中心"等一站式智慧化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立社区商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等新模式,打造"15分钟智慧便民生活圈",精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服务手段,特别是围绕"数字化"和"一店多能",鼓励经营主体发展"门店+平台"线上线下互联的融合营销模式,搭载比如说早餐、日常修理、代收快递、家政服务这些更加便民的生活服务功能。
二是打造高品质的养老示范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居家养老入户服务内容和标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消费水平。大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根据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对老年人家庭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由养老服务机构在老人家中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三是加快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高标准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聚焦"中知学"核心区域,联动翠湖、永丰、西三旗、五棵松等节点地区,统筹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有国外氛围、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特色区域,确保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我们推动"三厅一道",所谓"三厅"就是在中关村西区、学院路、上地打造三个各具特色的"人才会客厅(示范厅)",在五道口和成府路沿线打造"国际人才大道"示范街区,建设集办公、居住、文化、艺术、休闲于一体的国际人才社区示范街区。
-
主持人
陆放:咱们的措施还是非常多的。像刚才您提到的"15分钟智慧便民生活圈",其实以前我们也有便民生活圈,但是现在是更加的智慧、更加的高品质了?
-
嘉宾
王合生:对,更加的便利。
-
主持人
陆放:除了刚才您说到的生活服务方面,在文化、旅游和体育等方面我们又有一些新的举措吗?
-
嘉宾
王合生:是的,未来五年海淀区正处于奋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和高品质海淀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引导文化资源龙头企业向中关村科学城聚集,持续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升级像我们的中关村舞剧节、"海之春"新春文化季、书香海淀、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节、中关村系列演出季等文化品牌的品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淀艺术品牌。深入挖掘"三山五园"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建设,形成有中关村永久会址、会议中心、展示中心、"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六郎庄国际交流中心组成的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国家级平台,打造中关村核心区会客厅,吸引更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和服务业资源落地。
同时,我们结合冬奥会,推进冰雪运动设施建设,推动冰雪运动发展,鼓励居民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活动来带动体育消费。加强高科技的运用,升级健身器械和穿戴用品的科技含量。丰富多样化的体育消费供给,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实现"一刻钟健身圈"全覆盖。拓展与国际体育组织和高水平职业俱乐部的合作,引进一批国际顶尖商业体育赛事。支持体育赛事与商务、文化、旅游、娱乐融合发展,推进体育消费创新发展。
-
主持人
陆放:除了文化、旅游、体育方面,教育也是海淀的一张"金名片",相信我们的观众、听众很多都是海淀的学生家长,他们非常关心这个话题,他们想知道的是在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教育方面又会有哪些获得感?
-
嘉宾
王合生:教育是海淀的优势资源之一,海淀区内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们将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在落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鼓励5G、AI、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支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向高质量、规范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淀教育品牌。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将充分利用区域内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办好中关村人工智能学院。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将聚焦海淀区36所高校、42万的大学生,引导推动高校教育消费和科技消费发展。
-
主持人
陆放:刚才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对海淀商业未来发展的展望,的确非常的令人期待。海淀商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行业主体企业的主动行动和积极参与,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企业的活力,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呢,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支持政策吗?
-
嘉宾
王合生:是的,我们出台了一些支持措施。企业是商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才能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历来高度重视商业发展和促消费工作,海淀区率先设立了支持商业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比较早的关注"菜篮子"、早餐等民生项目的布局完善,引导和鼓励优质资源、优质项目落地布局。截止到去年底,财政累计投入了超5亿元,支持商业发展项目2000多个,吸引社会投资超过30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引领区域消费能级不断提升。
2019年以来,我们先后出台了《海淀区提升消费能级 提高生活品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和《海淀区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海淀区进一步促进消费能级提升支持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培育消费新动能、激发消费新动力。
下一步,我们还要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重点,进一步出台配套的支持政策,吸引和鼓励新消费品牌、首店、旗舰店、国际头部商业品牌项目落地,不断优化区域的消费发展环境。
-
主持人
陆放:咱们聊了这么多,最后是不是一起来展望一下,未来五年海淀会变成什么样儿?
-
嘉宾
王合生:未来五年,海淀区将持续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和项目,优化商业布局,增加高品质的供给,推动供给端的创新,释放需求新潜力,着力培育以科技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推动商业消费更快发展,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此,也诚挚邀请广大企业到海淀投资兴业,各位朋友到海淀体验消费。谢谢大家!
-
主持人
陆放:非常感谢王区长做客我们的演播室。我们相信海淀区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当中,通过持续发力,会加速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让科技创新不断为海淀商业发展赋能,引领首都消费的新时尚。
好,今天的《"市民对话一把手·国际消费聚力北京"访谈节目》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