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事业发展专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教育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首都教育系统有关领导,向大家介绍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斌,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陈刚,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藻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来自基层一线的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她们是北京市燕山星城中学党支部书记郭庆芳,大兴区安定镇中心小学校长马静,在前排就座。
下面,首先有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
嘉宾
李奕: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教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为革命战争服务,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育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把教育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首都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以钉钉子精神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召开首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会议,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同步制定100项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在"双一流"建设中强化党建指标,推动全部高校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在全国率先制定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和系务会制度,高校政治生态明显向上向好。加强中小学、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党建工作基本标准》《北京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探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新时代中小学校治理方式逐渐清晰,成为首都教育系统持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推动完成16所民办普通高校党组织书记全部进入董(理)事会、进入决策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强大组织优势引领抗疫斗争,抗疫初期,第一时间派出89名联络员,1.2万个党组织、5万名党员冲锋在前,组建党员突击队31个、临时党组织48个,筑牢校园防线;涌现300个先进典型,600余名医护人员、9000余名师生逆行出征,引领30万党员奋勇抗疫,守护了首都300万师生身心健康;创新实践大规模在线教育,坚决做到"停课不停学",彰显了教育担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找准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关键,聚焦教育评价改革、"双减"工作、入园、入学等教育急难愁盼问题,明确了"五个围绕"工作重点,提出5个民生项目清单、局级单位共提出628个实事项目,具体举措1204条。目前,各项举措稳步推进并已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二是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守正创新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印发《关于推进北京高校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的若干措施》,全面实施"一师一档"等改革举措。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全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举办北京高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备一堂课"活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举办首届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论坛,组织北京市重点马院与民办高校结对子,实现帮扶全覆盖。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举办首届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决赛,举办第十一届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实现以赛促教,培育打造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课堂。推动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实施"一十百千"工程,组织"四个一"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在全学段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突出青少年群体策划开展贯穿全年的"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名师引领学起来,组织名师专家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可视化教材";"名师大家讲党史"和"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等网络课程,观看量超过1200万次;282万人次参与学生"四史"学习知识竞赛。多种形式唱起来,200所大中小学参与"唱支歌儿给党听"网络歌咏比赛,全网阅读量超过3亿。广泛动员讲起来,联合教育部举办"永远的长征--青年大学生主题诗诵会",各高校将党史宣讲与校史传承相结合,形成生动局面。服务国家做起来,广大师生主动到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服务冬奥会筹办中,各高校全面落实馆校对接,168名教师进驻冬奥场馆工作,802名学生志愿者全程服务"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
三是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努力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完善"接诉即办"机制,两年来共解答教育问题8.7万余件。在教育公平方面持续发力,五年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通过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和规范入学办法,在"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上同时发力,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有效破解择校难题,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比例均达到99%以上。推进"双一流"建设,34所高校、16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分别占全国的25%和35%,A+类学科数量占全国的44%。遴选100个"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每年近万名学生受益。坚定不移推进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实现高校在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7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高职教育"双高计划"。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了新一轮中考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校额到校""市级统筹""1+3"培养等方式对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良好作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中高职衔接项目进一步拓宽了职业人才培养通道。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拓展中小学教师来源,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评选出首批中小学特级校长。"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今年以来,高度重视"双减"工作,一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严肃查处,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四是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城市发展,着力提升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水平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深化,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疏整促"工作,统筹推动良乡、沙河大学城建设,聚焦推进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市属高校向外疏解,向中心城区外转移入驻学生7.6万人,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分校等已开始招生。积极参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进展顺利。高校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大科学装置建设与运营、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地区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数量占全国高校获奖数的22%,占全市获奖数的49.3%。布局99个高精尖学科,建设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0余项。高等学校产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带动和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培养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以援藏、援疆等为重点深化教育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贡献,形成了北京经验。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面向"十四五",首都教育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面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更有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李奕副书记的介绍。下面请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杨斌副校长介绍清华大学教育建设工作的相关情况。
-
嘉宾
杨斌: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和清华党组织建立95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高度肯定了学校110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这其中,党的领导是清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近年来,清华大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了许多新跨越新成效。下面,我简要向大家汇报三方面情况。
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有力践行。清华大学传承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清华大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10年来共有2671名贫困地区学子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进入清华。积极引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近五年来清华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每年超过80%毕业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超过50%博士毕业生赴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单位就业,五年来,累计1200余人赴基层公共部门就业、220余人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整体上就业地域分布与行业结构日趋合理,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清华大学优化学科布局,成立了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院系。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在低维量子物理、结构生物学、密码学、类脑计算芯片、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清华近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引领全国。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取得清华简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等一批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工作,获得2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
三是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战略部署,国际办学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2016年,清华大学发布建校以来首个全球战略,主动置身世界高等教育坐标系思考办学目标。近年来,清华推进海内外布局,在西雅图成立全球创新学院、在米兰成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尼成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成立拉美中心,创办苏世民书院,建设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世界慕课联盟并担任主席单位,积极在国际平台上发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学校的办学格局进一步拓展,国际声誉显著提升。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继续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杨斌副校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建筑大学陈刚副书记介绍做好市属高校建设,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
-
嘉宾
陈刚: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建部共建的高校,是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摇篮。学校在1946年就成立了地下党支部,是最早成立党支部的首都高校之一。办学114年来,一代代北建大人接续奋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奋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滋养创新生态的百花齐放,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正在朝着建设高水平的特色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学校的情况: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获评北京市党建先进校,3个党支部入选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7万多名校友把工程建设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北京城市建设领域70%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毕业于我校,涌现出11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立足特色发展,主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一是彰显"北京味十足、建筑味十足"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的建筑设计等十余个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构建了国内第一个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大建筑领域相关的全部专业门类,形成独具北建大特色、建筑类特色的专业体系,工程学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
二是着力服务首都城市建设发展重大需求。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北京十大建筑"到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工程,再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建设等,都活跃着北建大人的身影。近些年,学校聚焦服务北京市总规、核心区控规、副中心控规落地实施,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服务首都功能定位工作专班、发布《十大行动计划》;从创新机制入手,与8个区、8个委办局、18个龙头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设立共建实验室5个;从发挥优势入手,编制《北京长城保护规划》,主持完成大兴国际机场钢结构体系抗震实验等66项重大工程项目,参与制定《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与城市更新立法工作。
三、聚焦内涵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建设一支大师汇聚、结构优良、素质过硬的千人师资队伍。4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二是聚焦"培养高质量人才"。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双创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全国就业50强"高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
三是聚焦"产出高水平成果"。近十年共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获批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多项性能指标实现国际领先。
四、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三力"提升
一是锻造科技硬实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成立新型研究机构,探索揭榜挂帅、科研周转房等制度,以城市更新与未来建筑技术为突破点,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从百年校史中挖掘红色基因,培育大学精神,实施"学党史,严教风、优学风、强作风"专项行动,优化了育人环境,形成了干事创业氛围。
三是增强办学治校治理能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全校一盘棋的制度体系与组织体系。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北建大人将继续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
主持人
感谢陈刚副书记的介绍。下面请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刘藻书记介绍东城区教育工作的有关情况。
-
嘉宾
刘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再过几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庆祝活动即将到来,这是党的庆典,人民的节日。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首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东城基础教育的发展恰是百年历程的见证和缩影。600余年校史的府学小学、300多年历史的金台书院小学、150年校史的汇文中学,近30所百年老校汇聚在东城,赓续了深厚的中华文脉,坐落在东城的北大红楼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将红色基因植入教育的血脉。建党初期的北京市第一所中学地下党支部,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市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指引教育改革发展的"三个面向"题词的发源地的学校,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都诠释了东城教育从精神血脉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与党和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步的使命担当,用行动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党爱国、理想坚定、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
深厚的文化积淀、天然的红色血脉,延绵不断,历久弥心。多年来,东城区紧紧围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形成了"小体量,相对均衡、重质量,彰显内涵、推改革,突出公平、抓特色,全面发展"的基本特质。从三个方面简要汇报区域的基本情况:
一是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先进地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东城区通过实施学区制改革,打出学校深度联盟、新九年一贯、优质资源带,教育集团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的组合拳,形成了47对教育深度联盟校,14所新增9年一贯制学校,8条优质教育资源带,以及7个教育集团,实现2万余人次优秀干部教师跨校交流轮岗,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及时回应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待,满足百姓的民生福祉。今年,特别是"十四五"开局之时,我们又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天坛、永定门外学区新建汇文中学南校区、11中南校区,落实定安里小学与11中南校区九年一贯对口直升项目,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二是培根铸魂,坚持构筑红色传承精神高地。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给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全面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区工作,探索教育集团党委运行机制,学校内设支部建设的路径。抓住培养人的人这个关键点,制定实施队伍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将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落实到中小学校办学的各个领域。切实加强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百节思政课、百节班队会、百节学科课等三百课程的交流展示活动。推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工程,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借助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都史、区史、校史学习贯穿起来,上好师生的大思政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三是全面育人,锲而不舍地发展素质教育。90年代初期,东城区就提出以德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时至"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时,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构建"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探索出蓝天工程、学区制、学院制等原创性改革经验,形成了和谐教育、快乐教育、宏志教育等在全市乃至全国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素质教育典型经验。"十四五"时期,制定教育综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体质健康提升为突破,实施青少年"健康·提升2025工程";以文化东城建设为支撑,推出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以家庭教育为合力,推出"家校社·共育2035工程";智慧教育示范、劳动教育试验也是全国市级试点区。围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积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围绕双减工程的目标要求,重点在课内提质、课后丰富、课外减负的路径和载体上因地制宜,保持定力,为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基。
时间见证前行,奋斗浇灌未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来路,东城教育始终以扎实的脚步走稳每一步征途;面向未来,我们将积势蓄力、接续奋斗,为建成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新时代首都教育作出东城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到来。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感谢刘藻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燕山星城中学郭庆芳书记介绍本校工作的有关情况。
-
嘉宾
郭庆芳: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北京燕山星城中学党支部书记郭庆芳。很荣幸能够作为中学代表向大家汇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情况和成果。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星城中学从2019年开始进行党组织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实践与探索,按照一校一策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导航、领航和护航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工作新路径。具体做法是:
第一,厚植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导航功能。我们首先完善了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机制,为学校发展举旗定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置于整体布局核心,学校政策、资源、精力全部向人才培养倾斜。注重思想教育和道德引领,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科学制定德育总体目标,落实学段目标,确定年度目标,专题研判破解德育难题。
第二,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格局,发挥党建领航功能,具体有四项举措:一是形成党管德育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机制,即强化一个核心,结合线上线下,联动三大平台,夯实四大支撑,树立五个最好,抓牢六大抓手。二是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特色文化涵养体系,抓好四个维度,时间主题班会和"六个一"空间主题活动,打造时空德育体系和党管德育目标体系。三是创新德育培育机制。培养四有好老师,引领教师以赤诚、奉献、仁爱之心投身教育,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四是建强家庭社区学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家庭教育课程、师生走进社区、参加自愿服务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方式,协助街道社区解决治理难题和家校社教育难题。
第三,彰显组织优势,拓展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发挥党建护航功能。具体有三项工作:一是形成党支部战斗合力。依托党建联盟平台,构建一体两端工作格局,发挥区域化资源集聚优势,共画同心圆,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精心培养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日常,做到个人,破解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开设教育新通道,增强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树立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的德育观。设立党员品行示范岗,三可、三为示范岗、工匠服务示范岗。三是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铸魂育人。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员编织立体双面一号党旗,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推出党史展播课,开展主题宣讲和党史知识竞答。三年来,试点实践使星城中学党支部实现了从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到领导核心作用的根本性改变,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发挥党组织领导的作用和优势,持续深化试点工作,精诚于心、锐意于行,再绘发展蓝图,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祝各位来宾和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北京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感谢燕山星城中学郭庆芳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大兴区安定镇中心小学马静校长介绍本校工作情况。
-
嘉宾
马静: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大力实施乡村支持计划,分别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师资配置、资金投入、平台搭建等方面,促进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
一、理念引领,明确学校办学目标。百亩桃花园旁,御林古桑园边,一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学校,就坐落在这里。大兴区安定镇中心小学1956年建校,一校五址,学生1424人。学校党支部在市、区教育工委、教委,校园文化、好学校等项目的帮助下,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增强乡村教育服务的创新发展能力,努力创建一所崇尚美、践行美‘规范+特色’的优质花园式农村学校,培育活泼乐学、阳光多彩的美丽少年。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美丽乡村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等200余项荣誉。
二、资源整合,构建多彩课程体系。在市、区、镇政府、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创建了以人为本、多元文化融合的多彩课程体系。一是追本溯源,挖掘古镇文化特色。历史悠久的安定古镇,不仅拥有桑园救驾、双塔寺除恶的历史典故,还拥有大鼓、柳编、景泰蓝的非遗文化,更拥有红色基地、党员先锋的红色基因。二是课程开发,构建多彩课程文化。学校开发了八+X主题课程和三类特色课程。“八”包括精品书香、传统文化等课程,X指《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古桑课程。打造了以民乐、武术、航模等六大品牌为首的特色课程30余项。三是资源整合,扩大学生学习场域。在共建、互促、共赢的和谐公共关系的引领下,通过构建资源圈、资源带、资源包,开辟校内、校外多条途径,建立京津冀、十省教育联盟,借助政府、教委、妇联、民宗办、司法局等资源,搭建形式多样的做中学平台,共同培育心育阳光、志愿服务等精品项目。
三、立德树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我校党支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一是打造“和美教师”,在“示范”上开发路径。通过心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学科共同体路径,创设2+2+N教师发展模式,使党员、骨干在“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的过程中精益求精,成为校园和谐关系营造的示范标杆。二是打造“红色课堂”,在“学”上下功夫。通过红领巾寻访、社会实践等,丰富学习内容和方法。三是打造“红色阵地”,在“创”上增实效。通过六微六讲打造红色阵地:微党课、微活动、微好事……成立党员、学生、家长宣讲队……,学习、宣传党史。四是打造“红色活动”,在“做”上求突破。通过5个“百”系列活动打造红色主线:百节好课、百场宣讲、百首红歌、百幅作品、百首诗歌,如“国家昌盛 为你而歌”百师百生庆百年书法活动、“学党史 见行动 做党的好孩子”经典诵读活动等,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校党支部将继续带领广大少年儿童努力做爱党、爱国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主持人
感谢安定镇中心小学马静校长的介绍。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媒体记者,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
记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请问东城区的刘藻书记,进入“十四五”时期,东城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没有?谢谢。
-
嘉宾
刘藻:谢谢。刚才我已经汇报了东城区“十三五”以来我们的一些实践探索和做法,面向“十四五”,我们东城区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整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多措并举,努力构建东城品格、首都标准的教育现代化示范区。核心点我想提六条:
第一,实施教育质量与队伍建设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这个是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深化改革,重新组建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发挥战略、科研、人才、课改等高地的作用,为学生发展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教育评价提升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借势而为,做出新的突破和探索。另外,在原有的名校长(书记)、名教师工程的基础上,加入名教研员、名学科基地,拓展为“四名”工程。再有就是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高校战略合作工程、重点人才培养工程以及后备青年成长工程,这些举措进一步扩大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优秀干部以及优质学校群体的建设,用3——5年时间全面提升核心区教育质量和队伍建设的质量。
第二,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扩大试点。结合试点,前期经过一年运行探索,重点在集团化学校、党组织试点策略研究以及学校内设党支部的管理策略,采取“课题带”市级党建专家全程参与的方式,重点从组织设置、人员配置、运行机制上落实推进。出台试点基层党委、规范内设支部、健全组织体系、修订学校章程和议事规则等重点举措,完善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工作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机制,以及干部管理与组织体系的保障机制。
第三,推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动“1+7+N”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构建以东城数据大脑为核心,以生态开放平台为载体的泛在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探索未来学校、智慧课堂、智慧课程、典型案例等智慧教育示范体系。
第四,围绕体质健康提升,全面启动“健康·提升2025工程”。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体质健康提升的人才培养环境,建设学生健康管理平台,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体育技能,计划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力争达到99%以上。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力争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第五,推进“文化·传承2030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围绕文化强区战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以书法、戏剧、革命历史文化等教育为抓手,积极开展我们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美育工作体系,美育网络和实践活动平台。
第六,实施“家校社·共育2035工程”。作为首个北京市家教社协同育人示范性实践研究区,我们将进一步建设区域、学区、社区、学校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培训,完善线上与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深化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推动东城区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以上六个点位是我们东城区教育系统“十四五”规划时突破高质量发展、构建全方位体系的一个相应举措。回答完毕。
-
记者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李书记,您能否从全市层面介绍一下“十四五”时期北京如何建设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力?谢谢。
-
嘉宾
李奕:谢谢您的提问。我理解,可能这两个问题是异曲同工的。刚才刘藻书记针对东城的情况,面向“十四五”主要的工作点说得很具体,有一些指标都已经给我们做了介绍。从北京的角度来讲,我们高度关注“十四五”规划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出的全面部署,重点在体系方面。面向“十四五”时期,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首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想,结合刚才刘藻书记介绍的六个方面,在首都面向“十四五”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着力点上,也有几方面的重点考虑。有以下几点给各位做介绍。
一是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上教育要发挥更大作用。遵循教育规律,筑牢全国政治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阵地,夯实文化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载体,扩大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窗口,巩固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支撑。
三是在满足市民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上下功夫。紧扣“七有”要求、“五性”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是在适应科技发展、探索教育与科技融合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努力构建新技术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以新技术激发教育活力,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
五是在构建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教育发展局面上实现更大突破。树立大教育资源观,促进教育系统内外资源融合共享,加快发展教育服务新业态,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建设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
六是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上进行深入探索。坚持破立并举、统筹兼顾,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顽瘴痼疾,构建首都特色鲜明的科学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以上是面向“十四五”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当中几个着力点,我想,伴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完善,我们适时还会向社会正式公布教育的“十四五”规划。谢谢。
-
主持人
感谢李奕书记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李奕书记、杨斌校长、陈刚书记、刘藻书记、郭庆芳书记、马静校长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我们各位媒体记者介绍首都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同时也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对北京教育工作长期以来的关注支持和报道,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