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为了帮助各位记者朋友更好了解刚才上述议题发布的内容,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市有关单位领导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刘晖先生;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范寅龙先生;
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陈文奇先生;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女士;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苏国斌先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立洪先生。
下面有请北京市科委刘晖副主任介绍并解读新场景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发布第二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有请刘主任。
-
嘉宾
刘晖: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绍《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并发布第二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应用场景以解决产业升级、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开放机会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为出发点,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打造具有粘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带动企业底层技术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北京市高度重视应用场景建设。去年4月,印发《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成立全市加快应用场景建设统筹联席会,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去年6月19日,发布首批10项应用场景,组织对接本市企业105家,“智能化市域动车”等7项场景完成招标采购,本市14家企业的27项技术入围,合同总金额约20亿元。去年10月18日,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首批20项央企应用场景项目,组织10余场供需对接活动,本市63家企业与央企达成合作,合同总金额67.3亿元。以5G+8K、区块链+政务、城市大脑等为标志的一批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今年6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为加快新场景建设,发布《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新场景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本市场景建设的主要思路,即一个牵引、一条主线。一个牵引,就是面向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即解决城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开放城市机会;一条主线,就是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和培育优化新经济生态,即以场景驱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场景创新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为引领,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明确“四个原则”,即坚持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创新驱动、数字引领;区域协同、融合赋能;健全制度、创新监管。方案提出了“十百千”发展目标:即建设“10+”综合展现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的特色示范性场景,复制和推广“100+”城市管理与服务典型新应用,壮大“1000+”具有爆发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
新场景行动方案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10个重点任务:
一是面向智能交通,部署5G车联网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在城市出行、物流运输等场景应用,构建绿色安全智慧出行体系。二是面向智慧医疗,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整合线上和线下医疗资源,推进医联体和“智慧医院”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药健康交叉融合。三是面向城市管理,推广海淀城市大脑场景的组织经验,重点建设智慧社区、环境治理等应用场景,大力发展城市科技,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面向政务服务,聚焦“全程网办、全网通办”,推进“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限、减环节”,实现工作日全程交互式在线实时服务,赋能效率提升。五是面向线上教育,建设数字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和统一服务门户,试点建设智慧校园,以数字化驱动教育现代化。六是面向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助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兴服务经济发展。七是面向央企服务,在金融、能源、电力、通信、高铁、航空、建筑等领域,组织凝练一批具有较大量级和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探索数字融合发展新模式。八是面向“科技冬奥”,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加快智能技术体验应用。九是面向重点区域,加强“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天竺综合保税区的重大应用场景组织设计。十是面向京津冀,将工业升级改造应用场景列为协同创新重要内容,聚焦重点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需求,支持企业参与场景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产业链生态。
此外,新场景行动方案提出场景建设保障措施。即实施“包容、审慎、开放”监管新方式;实行“揭榜挂帅”集中攻关新机制;组织公平竞争、择优培育的供需对接新形式;推动市级向各区、政府向社会的数据有序开放;加强金融服务、数据开放、科研立项等政策协同支持应用场景建设;形成市区两级场景建设新合力;培育融通发展的应用场景创新生态。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2019年发布首批10项应用场景以及20项央企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市科委会同各相关部门、各区积极谋划全市第二批应用场景项目,经组织行业专家、头部企业凝练筛选,形成第二批场景项目30项,总投资额52.9亿元,今天在这里向社会发布。
这3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主要围产业升级、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新首钢等重点区域。其中,从需求领域看,城市管理领域项目13个,智能交通领域项目7个,科技冬奥领域项目2个,政务服务领域项目2个,产业升级领域项目4个,智慧医疗领域项目1个,线上教育领域项目1个。从落地区域看,“三城一区”项目10个,城市副中心项目2个,新首钢地区项目2个,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等城区项目13个,其他区项目3个。项目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普遍注重挖需求、找痛点,可望实现技术应用和管理服务“双提升”。如朝阳区CBD 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计划吸引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信息采集、高点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等方面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参与,预期将解决困扰CBD区域多年的人车交织、电动车无秩序停放、交通混乱堵塞、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等管理痛点问题。市规划自然委区块链+不动产登记项目计划在各区不动产登记大厅等采用区块链、动态人脸识别、OCR等技术,推进存量房交易等级一网通办流程优化,可望实现申请人不动产登记重点业务异地办理。
二是普遍注重搭平台、给机会,可望打造底层技术协同应用的“试验场”。如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奥森公园、西外体育中心、水立方数字冰雪等项目,通过开放场地,让智慧停车、售货机器人、导览机器人、VR/AR、数字成像、光影互动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企业能够找到技术应用空间,在实际验证应用中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功能不断优化、加速推向市场。中关村环保园自动驾驶示范区项目提供场地、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吸引智能网联公交及无人小巴、园区道路自动清扫、物流快递无人配送及无人安防等领域企业自带设备开展测试验证,将推动自动驾驶产业链快速发展。
三是普遍注重建机制、促开放,可望形成吸引中小企业的“强磁场”。如海淀区人工智能计算处理中心、生态环境智慧化综合治理、重点车辆综合治理等项目,计划采取“工程总承包管理+统招分签”的组织模式,围绕不同环节技术需求开放场景机会,形成场景建设的企业联合体,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首钢滑雪大跳台智能化等项目计划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让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公平竞争得到参与机会。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无人值守智能光伏发电运维项目则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入选企业先在未来科学城光伏电站开展技术验证,待成熟后将在青海、宁夏等地区推广使用。
今天,我们向社会公开发布第二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热诚欢迎企业与需求单位对接,积极参与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当中来,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更多企业的技术产品通过应用场景实现迭代升级,加速推向市场。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刘晖副主任的介绍,下面有请北京市通州区政府苏国斌副区长介绍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介绍的工作方案,并发布城市副中心首批应用场景的建设项目。有请。
-
嘉宾
苏国斌:各位领导,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有关情况。
我们推动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的目的是为副中心城市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手段,为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升级提供新平台、新机会,增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希望通过应用场景建设,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场景应用和政策改革突破的先行示范区。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指导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副中心的应用场景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围绕城市大脑建设,整合全区各政务系统,实现了多部门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交通执法、热力供应、市政环境等14个子系统的接入,有力提升了副中心的智能化、精细化治理能力。
根据城市副中心建设当前任务,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智慧大运河(通州段)、数字城市绿心、智能环球影城、科技张家湾设计小镇、数字化社区、智能行政办公区、数字台湖演艺小镇和智慧交通8个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为此,我们组建了“1+8”的工作机制,即联合市相关部门,组建1个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建立了由市、区局级领导牵头的8个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工作组。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初步形成了市、区两级合力推进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我们共梳理出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的重点任务30余项。根据“示范带动性”、“可落地性”和“方案可行性”的原则,遴选出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项目6项,总投资额超过3.8亿元,重点聚焦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城市绿心等区域,分别是“智慧平安小区”、“智能+智慧绿心”、“智能+智慧社区”、“台湖演艺小镇三维数字空间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智慧园区”和“张家湾智慧未来设计园区”。
各位领导、朋友们,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城市副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副中心的未来也更加值得期待。借此机会,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到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的建设中来,更好地为城市管理提效、为产业发展蓄力、为民生改善赋能。副中心也必将尽其所能,为广大创新型企业搭建更为优质、公平、开放的平台。让我们一同携手,共同打造应用场景建设的新高地,共享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成果,共创城市副中心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苏区长介绍,下面有请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范寅龙先生介绍市政务服务局应用场景的建设情况。有请。
-
嘉宾
范寅龙: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向大家通报我市政务服务领域“新场”应用场景建设情况。借此机会,感谢市委宣传部和在座的各媒体对我市政务服务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力支持!
根据议程安排,下面,我从已经落地应用的五个智能场景简要介绍我市依托新技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有关情况。
一是“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助力办事材料免提交。2020年以来,我市以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中的落地应用为关键突破点,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高频需求,充分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了线上线下多个应用场景。线上方面,利用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结婚证等8类电子证照,在市网上政务大厅支撑80个市级事项的办理,实现办事人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可以直接调用并作为申办材料在线提交,工作人员也可以对电子证照进行在线核验。线下方面,办事人在实体大厅综合窗口办理业务时,只需携带手机,利用移动端小程序“刷脸”验证身份后,扫描二维码向综合窗口授权,工作人员即可通过北京市电子证照库调取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离婚证等7类电子证照,实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和部分试点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的400余个事项中,办事人无需携带相关证照原件或复印件即可办理,全年可以为企业群众精简办事材料10余万份。同时,利用区块链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征,对证照使用过程数据实现上链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可信、确权清晰、痕迹可查。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该场景覆盖更多的电子证照,并继续向全市各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广,更大力度实现办事便利与材料精简。
二是“刷脸认证”“语音搜索”助力移动办安全便捷。目前,我市已在“北京通”APP和微信、支付宝、百度等移动端政务服务小程序接入全市9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涵盖了公安、民政、社保等54个领域。为方便办事人对移动端应用保存的个人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展示,我市在各移动端打造了个性化用户空间,提供“个人信息”、“我的证照”、“我的咨询”等服务,方便市民随时查看相关信息。如,办事人可在“我的证照”中对已实现电子化的个人证照,包括身份证、户口簿、社保卡、驾驶证等,进行查看、绑定、解绑等操作,并实现办事时证照应用授权、查看历史授权记录等。同时,为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目前,我市4个移动端渠道均已实现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办事人通过“刷脸”验证后方可查看涉及个人隐私相关信息、提交办事申请、调取并应用电子证照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智能语音搜索功能。办事人可通过唤醒语音助手,使用语音快速定位服务事项,为有视觉障碍的用户提供智能辅助作用,助力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
三是便民自助平台助力企业群众就近办。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便利,我市将政务服务纳入“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推出北京市政务服务便民自助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及部分镇街、村居、园区共铺设自助服务终端140台,共计上线涉及公积金、税务、社保、医保、市场监管、残联等181项自助服务事项,同时还可提供“首都之窗”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的预约、申报、办理进度查询等服务,并在部分场所提供24小时服务。截至7月26日,全市自助服务终端累计有效访问量约为19.02万次,事项办结量为11.8万笔,平均每日有效访问量近980次、有效办结量达608笔。另外,我们通过采取“政银合作”的模式,已在全市410个建设银行网点的智慧柜员机上开通政务服务功能,目前可提供法律服务、婚姻预约、交通出行、工程建设等189项政务服务,累计有效访问量约为6.2万次。下一步,我们将并进一步拓展政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丰富接入应用内容的基础上,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更多银行网点,让企业群众就近即可自助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四是“智能客服”提供24小时不间断咨询问答服务。我市在市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开通了智能客服服务,建立了涵盖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政务服务知识库,在非工作时间由京京智能机器人依托政务服务知识库提供语义分析、智能检索、智能问答等服务。同时,通过智能客服的知识库,也为人工客服和在线导办工作团队做好支撑,进一步提高了人工咨询问答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
五是VR技术实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景漫游。市政务服务中心利用VR技术制作了实景引导系统,通过提供3D全景展示、平面图导航和手机实景导引等服务,实现了政务中心1-5层办事大厅的实景漫游。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企业群众,在不熟悉场地设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服务的实时指引,快速找到办事窗口及便民服务设施。
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智能化技术应用支撑能力,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技术在政务服务全流程、各环节中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在政务服务领域推出更多的智能场景应用,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好便利化服务。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范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陈文奇先生介绍中关村管委会应用场景的相关情况。
-
嘉宾
陈文奇: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去年以来,中关村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支撑作用,围绕智能交通、科技冬奥、智慧园区、科技抗疫等重点领域,按照应用场景建设任务安排,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关键技术梳理、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积极做好我市第一批及第二批应用场景建设工作。
一方面,我们会同市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建设工作。
一是会同市交通委、市交管局,研究形成了《落实北京市智慧交通提升行动计划 推动智能交通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首批智能交通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清单,其中,政府主导类应用场景项目7个,企业主导类应用场景项目5个。同时,我们与百度、京东、滴滴、千方、易华录、太极等企业对接,梳理智慧物流、拥堵治理、智慧停车、车路协同等领域企业自发主导建设的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推动应用场景建设。我们加强对中关村智能交通领域关键技术、底层技术梳理和挖掘,研究形成了包含6大类20小类44项智能交通应用场景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了34家中关村智能交通领域重点企业技术清单。
二是配合冬奥组委等相关单位,以科技冬奥20个示范项目清单为指南,围绕智慧场馆改造、云转播等重点项目应用需求,推荐百度、金山云等400余家企业500余项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同时,我们联合石景山区,开展了首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产品的示范应用项目的支持申报工作,最终对首钢园区大脑、队列自动驾驶等10项示范应用项目予以支持。
三是在中国电科太极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软件园等多个园区,围绕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智慧环境管控、智慧展示等方面打造智慧园区应用场景,鼓励园区建立智慧服务体系,采取政府支持、园区企业共建等方式,加快推进场景落地。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产品首发机制等方式,为新技术新产品拓展应用场景。
一是通过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国资委等单位,围绕智慧安防、医药健康、智慧水务、轨道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举办多场新技术新产品供需对接活动,累计展示推介20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累计达成150余项采购合作意向。疫情期间,我们会同市科委,依托“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线上展示推介与供需对接平台”,征集发布了113项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设备,全市16个区和10余个委办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线上对接选订,在线意向订购数量达11688台套。
二是打造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首发系列活动。2019中关村论坛期间,我们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面向全球发布了110余项最新、最亮、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围绕科技抗疫,我们征集并发布了3批次抗击疫情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涉及251家企业371项产品和服务,涵盖体温检测及筛查、消毒杀菌及净化、防疫机器人、危废处理、协同办公等多个重点领域等,近百家企业的120余项技术产品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会同市国资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及相关市场主体实施“千帆计划”,积极动员大型央企、市属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推出百亿元业务订单需求,集中面向科创企业发布,规模超过182亿元,推动企业技术产品应用落地。
与此同时,我们采用“揭榜挂帅”、举办大赛等方式,大力加强对应用场景新技术产品的梳理和挖掘。
我们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同台竞技和技术产品公平比选。依托“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新兴领域专题赛”、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等中关村品牌活动,围绕生物健康、5G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需求,采用打擂台的方式进行技术比武,使更优秀的技术产品脱颖而出。
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好中关村科技支撑作用,一是围绕智能交通、科技冬奥、智慧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配合场景建设相关牵头单位,继续做好第二批应用场景建设工作。二是用好“揭榜挂帅”、“新产品首发”等工作机制,加强对中关村相关领域底层技术、关键技术的征集和梳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中关村创新技术产品在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应用。三是依托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优势,围绕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加强与应用场景建设单位对接,为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陈主任介绍,下面有请海淀区林航副区长介绍海淀区应用场景的相关情况。有请。
-
嘉宾
林航: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是对我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的具体落实,通过新场景项目的落地,为各类创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的验证展示提供平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接下来由我向各位介绍海淀区科技应用场景建设情况及下一步计划。
海淀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需求牵引、业务驱动”,深入落实“海淀创新发展十六条”提出的科技城市、科技政府有关要求,通过搭建应用场景,将前沿技术的发展、需求与应用紧密结合,为科技型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和验证平台,打通创新技术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海淀区于2019年分两批发布了21个重点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包括智慧交通、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应用等城市治理场景;智慧医疗、科技公园、智慧社区等民生保障场景,以及自动驾驶示范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风险智能监测、5G+8K超高清视频等行业技术应用场景。本次发布会遴选了城市大脑的3个重点场景和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场景。
海淀城市大脑搭建了“1+1+2+N”总体框架,包括一张城市感知神经网络、一个城市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中心)、N个业务场景应用,探索实践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科技赋能城市治理之路,努力使城市变得更“聪明”。其中:人工智能计算处理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国产的AI算力、算例和算法平台。依托国产化平台技术、算法框架,通过对城市大脑接入的视频、图片、语音、文本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为场景应用提供分析结果、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底建成,部署在海淀区视频专网,可以支撑全区各部门、各街镇业务系统使用。生态环境智慧化综合治理场景是为了实现对海淀区空气和水务的监测和评估分析,并进行靶向治理。目前我们已推动量子点光谱传感芯片技术走出实验室,一期工程在南沙河布设了29套“零接触式”监测点位。重点车辆综合治理场景是通过构建重点车辆监管平台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升级迭代海淀整体基础设施,扩展视图大数据功能。目前海淀已连续两年非现场抓拍交通违法数量占全市的50%以上,无准运证渣土车从占比26%下降到4%,极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场景旨在打造未来交通出行创新示范引领区,智慧城市生活新样板。在海淀区北清路沿线建设,共计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放道路52条,道路总里程为215.3公里,年底将扩至400公里。示范区以中关村环保园作为启动区率先实施,通过构建智能网联基础设施、交通环境全息感知设备、车路协同专用通信网络、5G公共通信网络、智能网联示范管控平台和自动驾驶运营与控制中心等内容,为企业进行载人载货自动驾驶、园区道路自动清扫、物流快递自动配送等示范应用提供支撑。
在推进应用场景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组织结构上建立了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等“创新合伙人”充分参与的机制;资金投入方面,采用政府投资和企业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方式,以保障应用场景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未来,海淀区将在推进建设好现有场景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助力区域创新主体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在北京乃至全国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同时,按照陈市长提出的“创新无处不在、处处皆是场景”的理念,科学设计应用场景,加速创新技术在大规模推广前的验证示范,推出一批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的新场景项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林航副区长介绍,下面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袁立洪副主任介绍北京经开区应用场景的建设情况。有请。
-
嘉宾
袁立洪: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来介绍开发区应用场景建设有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和市领导专题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开区按照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总体部署和“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结合亦庄新城规划,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应用,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为动力,以重大工程建设、城市精细管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民生服务为抓手,全面推进场景开发开放、互通共享,推动应用场景迭代更新、融合创新,构建应用场景驱动下的成果创新转化新局面。
在产业发展领域,结合开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加速推进以智慧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落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集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工业应用为一体的开放型智能制造模式工厂,推动智慧工厂集成设计、关键岗位机器人集成、数控机床及软件服务等多样化技术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真实的场景平台,推进无人智能工厂和绿色集约工厂的集成示范发展。
目前,京东方、施耐德、小米等龙头企业已在开发区布局落成智慧工厂项目,本次发布的“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工厂”项目,聚焦“高端、智能、生态、数字化”未来规划发展需求,建立IT(系统)和OT(设备)连通的数字双生工厂,实现研-产-供-销系统集成。
在城市治理领域,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5G试点示范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布局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安防等应用场景,支持新基建项目落地。
开发区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车路协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选取亦庄核心区全域,建设网联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围绕自动驾驶出租车、智慧公交、自主代客泊车等应用场景,通过云控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应用开发,提高开发区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和交通服务管理水平,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测试—运营”的环境支撑。在此,开发区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网联式自动驾驶汽车应用场景,鼓励企业进行场景创新,将应用方案纳入示范区建设规划。
同时、本次发布的“基于智慧灯杆的城市感知平台”项目,将通过“统筹共享、一杆多用”的顶层设计与集成实施的相关智能硬件,为5G网络深度覆盖、车路协同、城市安全管理、环境监测提供智慧化泛在载体。
此外,在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应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六个一网”建设;在政务服务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审管执”管理平台、政策兑现应用平台;在民生服务领域,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商业、超高清视频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场景,促进多个领域的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
经开区将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场景落地提供条件支撑;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中心建设,加大应用场景关键技术攻关,加速聚集龙头企业,吸引相关领域创新型企业聚集发展;积极谋划布局,在多个领域开展场景应用实践,对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相关领域创新型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促进创新成果在开发区场景体系先行示范、集成应用,提升相关领域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的“场景城市”,将应用场景打造成为高精尖创新成果“从涌现到实现”的战略平台。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袁立洪副主任的介绍。通过刚才各位领导发布,可以看出行动方案内容丰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和应用场景的建设项目,为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能力和活力。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
-
记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这个问题是提给通州区领导的,这次发布会除了市科委发布的应用场景清单,还单独发布了副中心的应用场景项目清单,请问通州区有什么考虑,未来有什么打算?
-
嘉宾
苏国斌:谢谢您的提问。这次发布的应用场景项目清单,是我们推动城市发展,以场景促进招商、育商的一次尝试。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开放城市机会,重点聚焦副中心产业升级、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需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出题、企业答题”的方式,广泛吸引创新企业参与,系统性谋划、体系化推进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在城市副中心应用。通过应用场景建设,解决城市副中心城市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底层技术企业向城市副中心聚集,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场景应用先行区、政策改革突破先行区。谢谢。
-
记者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我们知道海淀区的城市大脑已经初见成效了,那么城市大脑今年重点工作有哪些?谢谢。
-
嘉宾
林航:谢谢您的提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区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以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为核心的基础技术平台,数字孪生城市、区块链服务等共性服务平台的构建工作;同时为了促进城市大脑运行决策,集中展现态势研判、智能分析、综合决策、仿真推演、调度指挥等应用,推动城市智能运行指挥中心(IOCC)落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预计年底前投入。未来该中心的运营,纵向实现区级和街镇两级治理体系的统筹,横向实现城市安全、城市管理、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应用场景的有序调度,有效提升跨部门决策和资源协调指挥效率。
二是持续开展新的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完成接诉即办、重点车辆管理、垃圾分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智慧消防和智慧平安小区等重点应用场景项目的建设落地工作。目前,上述重点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工作正按计划推进,预计8月中旬完成,具备项目实施招标条件。
三是不断完善城市大脑专班、运营平台公司,研究院、企业联盟“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需求牵引,业务驱动”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在市、区业务部门之间建立长效的数据交换共享合作新机制,聚焦城市治理领域,深度挖掘应用场景,着力提高应用场景的建设质量,对具有引领性的成熟项目广泛推广、应用,为首都智慧城市领域探索新途径,新模式。谢谢。
-
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政务服务局的领导,您刚才提到的在线导办服务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能给企业和群众带来哪些便利?谢谢。
-
嘉宾
范寅龙: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线导办即时服务是我们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可以说,这项服务,是应群众需求而生、为解决问题而变,从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最先一公里”问题入手,采用“人工+智能”方式,突出了在线和即时的特点。我们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突破了线上线下服务渠道的分界线,将线下成功的“一窗受理”模式,依托专业化“综窗服务”团队,整体迁移到“线上”,打造线上一体化整体协同的“综合窗口”。针对企业群众“不知道怎么办、去哪办、准备什么材料”等问题,通过“一对一”线上即时互动形式为其提供专属导办服务,包括办事指引和“顾问式”专业深度咨询,帮助其顺利实现网上预审或受理。
自今年4月8日在市政务中心开通试运行以来,在线导办即时服务就深受办事企业群众好评。目前,这项服务已经推广覆盖到全市,在线导办团队包括市级政务中心和各区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截至7月24日,共接待咨询群众6279人次,主要涉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相关问题、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企业和个人社保问题以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各类资质证书的问题。
为了支撑不同角色更好地提供服务,我们后台的在线导办系统一直在不断优化完善,不仅可以提供分办转办、交流互动、统计分析等功能,还能通过智能客服的知识库,对在线导办员回答企业群众问题提供统一、精准的答复口径。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基于5G网络的视频导办系统部署工作,拟于近期上线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功能,通过更加深入的交互式体验,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在线办事体验。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我这边有一个问题想问市科委的刘主任,国内有很多城市在做应用场景建设,北京应用场景建设有什么特点?谢谢。
-
嘉宾
刘晖:谢谢您的提问。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北京市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应用场景建设顶层谋划,突出场景的前瞻性,瞄准城市管理痛点难点问题,组织技术专家、头部企业等多方参与,加强场景谋划,从城市管理改革入手,优化城市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运行效率。
二是注重场景开放。推出一批验证类应用场景,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发挥场景招商、育商、留商功能,吸引中小企业参与。推动市级大数据向区级开放共享,支持中小企业开发大数据应用场景。
三是注重组织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应用场景建设中的组织、协调、管理作用,广泛引入行业“智库”、管理专家、头部企业,共同加强应用场景谋划设计,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揭榜挂帅”“同台竞技”等方式参与应用场景建设。探索引入PPP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应用场景投资。
四是注重场景体验。聚焦医药健康、政务服务、智能交通等重点领域和“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自贸区、天竺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可亲、可见、可观、可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注重工作领导。各部门各区充分认识到应用场景建设工作对培育底层技术、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将场景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组建工作专班,打破部门壁垒,再造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协同、推动数据共享。谢谢。
-
主持人
谢谢刘主任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为我们介绍《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的各项内容,并回答了各位记者朋友的多个问题。我们希望下面的时间里,广大新闻媒体朋友对我们行动方案给予充分的报道,同时,采访当中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和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系,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