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余俊生: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由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组委会组织召开的“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新闻发布会”,为让大家更好了解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筹备情况和特色亮点,今天发布会专门邀请了大会组委会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大家作介绍,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黄璐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筹办工作组组长;
秦怀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领导小组副组长、筹办工作组组长;
许心超,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筹办工作组组长;
舒毕磊,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
下面,我们有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筹备工作组组长黄璐琦介绍大会的总体情况。
-
嘉宾
黄璐琦:各位媒体朋友,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见面。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召开在即,下面我代表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筹办工作组,对11月7日媒体推介会以来,本次大会筹备的最新进展情况做一个介绍。
一、大会基本情况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将于明后两天,即2024年12月3日至4日,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大会还成立了由国内外传统医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对大会的筹备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主题是“多元、传承、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举办此次大会,是顺应人类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政府推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的具体行动。作为传统医药大国,中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传统医药发展中发挥作用。此次举办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就是要搭建世界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世界各国传统医药交流互鉴合作,实现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共同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本次大会将由开幕式、全体大会、政府论坛、平行论坛和闭幕式组成。大会议程是,12月3日上午举行大会开幕式和全体会议,3日下午举行政府论坛;12月4日全天举行平行论坛;4日下午5点举行大会闭幕式。参会嘉宾均线下现场参会,会议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大会还安排了其他配套活动,包括世界传统医药展览展示、中医药体验活动,以及北京市城市健康考察等,丰富大会的活动内容与主旨内涵。
截至12月1日,本次大会共有3585位参会人员,含85个国家和地区的611位境外代表,占参会总人数的17.04%。政府论坛及平行论坛、特邀演讲和交流嘉宾共223位,其中境外参会代表115位,占总参会代表的51.57%,他们将为大家带来129场高水平演讲和报告,以及13场交流对话,其中境外嘉宾报告79场,占报告总数的61.24%。出席大会的中外院士有28位,国医大师有5位。
二、大会亮点、重点及预期成果
大会政府论坛将邀请参会多国卫生部长、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聚焦世界卫生组织未来十年《全球传统医学战略》重点领域,围绕传统医药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加强传统医学服务质量和产品监管等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并进行深入交流。主旨演讲之后,以“传统医学与循证依据和传统医药与初级卫生保健”为题举行两场专题讨论会。
其他九个平行论坛,将邀请中外传统医药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围绕不同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九个平行论坛分别是:草药质量与安全论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论坛、针灸论坛、科学研究与循证传统医学论坛、传统医药教育论坛、传统医药产品与监管论坛、传统医药标准论坛、先进技术与数智传统医药论坛,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论坛。
最后,本次大会将发布《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北京宣言》,呼吁、鼓励并支持世界各国继续推进传统医药融入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继续推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继续推进世界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政策法规、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文明互鉴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作为一次“高规格、高水平、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大会,此次大会必将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敬请期待。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大会的介绍,感谢大家长期的关注与支持,此次大会让国内外传统医药专家共聚中国首都北京,有助于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传统医药力量。预祝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圆满召开。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好,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大家有问题可以举手。
-
记者
新华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本次大会设置的平行论坛数量较多,它们将具体围绕哪些方面进行呢?分别对世界传统医药哪些方面具有特定的意义?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这个问题请秦怀金组长给回答一下。
-
嘉宾
秦怀金: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平行论坛是这次大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参会代表交流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所以从一开始筹备我们对这个问题就高度重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论证,同时我们也和联合举办方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最后达成一致。
这次论坛设计,主要遵循三方面的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紧扣大会的目的、定位和主题,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每一个论坛的设置都要体现“多元、传承、创新”。第二个原则,我们聚焦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传统医药战略的四大战略重点,一是推动跨部门的合作、二是注重循证、三是加强监管、四是促进整合。第三个原则,聚焦当今世界传统医药发展的热点、重点和前沿。我们围绕着传统医药的政策环境设计了若干论坛,我们围绕着草药、针灸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设计了几个论坛,我们还围绕着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培训设计了几个论坛。我们还围绕着现代科技,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先进技术,在传统医学应用(方面)设计了一些论坛。
所以到目前为止,如同璐琦局长刚才已经讲到,大会设计了政府论坛和九个平行论坛,包括草药质量与安全论坛等等九个论坛,我就不重复了,因为刚才璐琦局长已经讲过了。政府论坛,将邀请参会的中外卫生和传统医药行政部门的部长、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官员,以及专家学者等,聚焦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发展战略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发表演讲,并围绕传统医学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整合、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等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平行论坛将邀请中外传统医药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围绕不同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其中草药质量与安全论坛将重点围绕着传统药物的资源、可持续供应、质量可控性和安全性、标准设计研究、新药研发等开展研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论坛,将重点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传染病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中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研究的进展成果进行研讨和交流。针灸论坛,将重点围绕针灸体系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科学理论、实践经验、疗法案例、整合健康服务开展研讨。科学研究与循证传统医学论坛,将重点围绕着复杂和整体干预的传统医药研究方案设计方法学和传统医学循证研究进展等开展交流研讨。传统医药教育论坛,将重点围绕传统医学教育开展研讨。传统医药产品与监管论坛,将重点围绕国家草药典、国际草药典、传统医药产品监管等开展研讨。传统医药标准论坛,将重点围绕传统医药标准设置开展研讨。先进技术和数据传统医药论坛,将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真实世界在传统医药中的应用进行研讨。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主任论坛,将围绕世界卫生组织新十年传统医学发展战略进行研讨。
论坛设计除了对论坛议题设计以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选择演讲嘉宾。本次大会在演讲嘉宾选择和邀请上,也是按照“高水平”的定位来进行的。除了考虑国别和专业领域分布及代表性以外,本次大会我们的选择,力求达到演讲嘉宾均是国际国内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顶尖专家学者,国内演讲嘉宾基本上是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和国际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境外演讲嘉宾基本上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领域国际著名的顶尖专家学者。所以说这次的论坛学术报告交流对话都紧扣大会主题和各论坛议题,演讲嘉宾将向大家报告本人和他的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对传统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观点,与会代表将就论坛议题和嘉宾报告进行深入地对话交流。应该说,我们相信这次大会,特别是论坛的交流对话、学术报告,将是一次精彩的学术盛宴,也是我们为全世界在这个领域的专家提供的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场所。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谢谢秦组长,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您好,本次论坛的三家主办单位,特别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为大会的顺利组织举办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请市政府副秘书长、筹办组组长许心超来回答。
-
嘉宾
许心超: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我用四个词来介绍北京做的一些工作。
第一个是高效率筹办好一次大会。就像刚才璐琦局长和怀金组长所介绍的一样,本次大会人多,3585人,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85个国家和地区)611人,“1+9”总共10个平行论坛,特点是专业性强、嘉宾数量多,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北京市从注册登记、抵离交通、会议住宿、饮食,全过程全方位来提供便捷、贴心、有温度的服务。
第二个是高质量举办好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大会公益展览,主要介绍包括世界传统医药发展及现状、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就和北京市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情况;再一个部分是传统医药展,主要包括中医药展区、天然健康产品展区、数智化创新展区和服务贸易展区,旨在展示传统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应用。
第三个是高水平设计好一次考察。我们聚焦科研、产业、文化、健康体验这些场景来请大家参观中国中医科学院,去了解中国医史和典藏;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物馆来参与视听互动;参观北京同仁堂了解中医药的产业过程、产业发展和传统工艺;在北京按摩医院体验中医药健康服务等等。
第四是高标准组织好一场体验。大会设置了中医药体验区,北京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等成熟体验项目将放到该区。体验区包括中西医检测、健康管理、文化科普、互动体验融为一体,为每一位访客提供中医药的全感官体验和健康指导。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开幕在即,我们期待着全球传统医药界的朋友相聚北京,互学互鉴、共谋发展,也真诚地欢迎媒体朋友们积极参与大会报道,为传统医药发展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谢谢心超秘书长。我们继续提问。
-
记者
中国中药报记者:谢谢主持人。中国中医药报提问,朝阳区作为北京唯一一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点,此次也是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想请问在推动传统医药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的计划是什么?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你问的是关于朝阳区的问题,我们请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舒毕磊作回答。
-
嘉宾
舒毕磊:感谢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朝阳区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朝阳区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朝阳区开展的相关工作。
在朝阳中医药早已经融入了居民百姓的生活,我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在2023年朝阳区在中医药门诊人次已经达到860万人次(2024年1—10月为857万人次),占总门诊数量的26.5%。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中医调理和治疗服务居民440万人次(2024年1—10月为251万人次),占总服务人次(数)28.1%。
为了能让朝阳居民能更好地享受中医药的服务,我们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把中医院“建到”家门口。通过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让更多人享受到高品质的中医药服务,目前全区有860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了中医科(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科),集聚了263家中医类医疗机构,占全市19.6%。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全区有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开设中医药服务。
二是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人才队伍。通过实施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我们从北京市各大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引进中医专家上百位,建立基层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等385个,培养学员600余名。
三是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我们在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建立了“燕京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实现了中药饮片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转变。我们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数智中医药谷”,来推动中医药科研与成果的转化。
四是促进中医药的文化传播。依托朝阳区国际化资源的优势,我们在CBD、使馆区,开设了多家涉外中医医疗机构,与58家驻华使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全区20余家医疗机构可以使用外文来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区内有2家中医药医疗机构走向世界,走到日本。另外,全区建成15家中医药主题公园、6个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以及7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也邀请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来共同参与“亮马河畔说中医”活动,让更多人来了解中医药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优质中医药服务离居民百姓更近。一是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供给。推进中药医联体建设,将优质中医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居民身边,同时积极探索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来有效减轻居民的负担。
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数字医疗方向的行业领军企业来参与中医的数字化建设,推动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三是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培养中医药双语人才队伍,来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服务诊疗能力,大力拓展“中医药康养+文旅”模式,在开展中医诊疗服务的同时,来推广中医药文化,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2条中医药康养和文旅路线,欢迎大家来到朝阳体验,我们相信能够保障中国人民健康的中医药一定能够造福世界人民。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余俊生:谢谢毕磊区长,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凤凰卫视记者:谢谢主持人。我们了解到本次大会专门设立了专家委员会,请问这个专家委员会是由哪些专家来组成,他们又为大会的筹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这个问题请筹办工作组组长秦怀金给我们作回答。
-
嘉宾
秦怀金:谢谢您的提问。
为了办成一届“高规格、高水平、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大会”,提高大会的质量与水平,大会筹备领导小组决定专门设立专家委员会。
这次专家会在选择上,紧扣这次大会的定位,遴选了传统医药相关领域国际国内顶尖的科学家和管理专家来组成。给大家通报一下,专家委员会现在有三位主任委员,他们分别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先生。这三位担任主任委员,也可以看出专家委员会权威性。
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10名中方专家和9名外方专家。中方专家均为中国两院院士和传统医药领域的资深专家。外方专家来自8个不同国家,均为世界传统医药领域知名科学家、重要国际组织或科研机构管理者,以及对传统医药国际传播作出杰出贡献的资深学者。
大会专家委员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对大会的主题、议题和论坛等活动的设计方案进行把关,提供意见和建议,确保大会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对演讲专家的遴选邀请和演讲题目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大会演讲报告内容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三是对大会成果,特别是大会宣言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大会成果的权威性和可行性;四是为大会的各项学术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大会学术交流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讲,这次专家委员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也代表筹备工作组感谢专家委员会的每位专家对本次大会召开所作出的贡献。
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谢谢秦组长,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您好!请问北京市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此次大会期间将如何展示传统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北京实践?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这个问题也是涉北京的事,还是请许心超秘书长给作一下回答。
-
嘉宾
许心超:谢谢关注。北京市在这方面一直持续推进,做了六方面工作,给大家汇报一下。
一是在诊疗方面,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北京市千人中医师比例是1.14人,同时拥有国家唯一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验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数量均居全国之首。同时在中医发挥优势的儿科、养老、妇幼、保健等方面,实现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中医诊疗区、体验区全覆盖。
二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配置中医医师。全市83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中医特色诊区,同时建立名中医团队下基层服务的常态机制。
三是我们做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传承。北京市拥有院士7名、国医大师26名,全国名中医24人,岐黄学者55人,青年岐黄学者32人,首都国医名师199人,我们健全中医药传承体系,建立国家及各类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2个,市级传承工作室(站)306个,累计遴选指导老师千名,培养学术继承人2000余名。
四是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30个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和40个基层中医药学科团队基地,实施“中医药高质量研发工程”,同时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优势,促进中西医药循证医学发展、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赋能中医药产业,保障中药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五是打造中医药科普文化活动集群。围绕“三带一轴”,在永定河、大运河、长城、中轴线等标志性区域打造中医药文化活动品牌,其中随着具代表性的地坛中医药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第17届。
六是推进中医药对外开放共享。推出59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13条中医药养生旅游路线、40个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连续11年举办服贸会中医药主题系列展,在此次大会期间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呈现北京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同时,借此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契机,充分展示北京古今交融、中西交汇的发展特点,更以此为动力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并以中医药为纽带,连接世界各国朋友在北京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美好未来。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谢谢心超秘书长。请继续提问。
-
记者
总台央视记者:谢谢主持人。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请问下一步我国将如何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院士给作一下回答。
-
嘉宾
黄璐琦:好,谢谢你的提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作出了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重要部署,我们将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将从六个方面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中医药发展政策支撑。发挥好改革试点的示范突破作用,有力带动全局性改革协同推进,健全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机制,促进中医药融入医改所有政策。推进建立适应中医药行业特点的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和编制动态机制调整,建立完善中医药全面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疗救援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的区域带动作用和基层辐射能力,持续推进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促进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综合救治能力,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三是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教育体系,健全完善医教协同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中医院校学科专业布局,深入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加快构建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基层实用人才梯次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畅通人才交流通道,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中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推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推动新增中医药重点专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进提升高水平中医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成果产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以创新新质生产力促进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是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释放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优化优质中医药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鼓励发展中医药文化新业态。
六是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等建设,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建设中外友好医院,持续派遣中医援外医疗队。
主要是从以上六个方面来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谢谢!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谢谢黄璐琦局长。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儿。感谢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对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进行全面、深入、准确地宣传报道,同时也希望各媒体做好这次大会相关内容和成果的国际传播。大家如果有什么进一步的采访需求也可以和我们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