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叶昶: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十六场,通州区专场,主题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成就。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全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回答好市委“二十年之问”,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为向大家更好地介绍副中心从生机勃发到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华丽蜕变,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
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郑皓女士
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王永杰先生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乃祥先生
通州区通运街道紫荆雅园社区16号楼251单元楼门长 周治国先生
各位发布人将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女士介绍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整体情况。
-
嘉宾
郑皓: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23年,总书记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在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社会各界一起讲好新时代副中心故事,谱写这座“千年之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面,围绕六个重点,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
第一,开展高质量的规划建设,精心构筑一流的城市框架。
2016年,城市副中心启动建设。2018年,副中心控规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经过这几年的实施推进,副中心控规实现率从29.2%达到52.7%。
在规划建设中,我们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目前已连续四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城市框架已然拉开。我们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办公区自2019年初启用到2024年初全面投用,约3万人员迁入副中心。在做好功能承接的同时,我们也在高标准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
在这里,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东六环创新发展轴的进展情况:依托东六环路,通过货运功能外移和过境交通入地,结合东六环改造和高线公园建设,将打造一个功能融合、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这条轴线将是副中心最具吸引力和创新力的标志性工程。
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地下长9.2公里,最大埋深75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在东六环原有道路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局部启动六环高线公园建设,这个高线公园不同于通常意义的公园绿地,它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公共活力空间,它主要体现在引领创新发展、彰显高质量城市融合,成为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
作为高线公园,第一个高是串联程度高,公园南北长14公里,宽300米-500米,我们将实现四道全线贯通,也就是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和无人驾驶游览车道,整体串联起副中心从北往南的文化旅游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文化旅游区,也包括我们的运河商务区。
第二个高是功能集成度高,包括国际交往、商业零售、亲子互动、文化体验等功能,也规划了老百姓最急需的球类运动、极限运动、儿童拓展等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同步建设花园城市样板工程,这个区域城市绿色率将从50%提升到80%。
第三个高是辐射带动力高,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约500万平方米和十几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不断提升整体区域市场活力和价值要素。
在东六环路西侧,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这是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一环,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基本完工。
这个项目主要有三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站城融合,真正实现了地下交通地上城。地下汇集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公交、停车和大量商业配套;地上打造超百万平方米的城市复合功能,包括办公、企业总部、商业、酒店、住宅。岸边我们会建设运河码头、水岸公园。
第二个亮点是绿色低碳、阳光站厅。我们所有乘客在地下32米深的候车站台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阳光,目前已经亮相的“京帆”屋盖,不仅造型设计独特,还融入了多种绿色节能建造技术,每年可以节约照明用电约50万度。
第三个亮点是高效换乘、互联互通。规划建设了4条铁路和4条城市轨道,同时布局设置了160多个出入口,80%的换乘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我们地上的这些楼宇到地铁站平均用时不超过4分钟,真真正正做到了四通八达。
第二,副中心正在加快培育高质量的发展动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加快创新发展,重点打造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布局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三大未来产业。副中心投资热度日益增高,今年1-8月新设市场主体2.5万户,居全市第一。金融业已经成为副中心支柱产业,全区累计注册金融及关联机构460余家。数字经济也成为副中心新的增长点,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元宇宙、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
无人驾驶小巴已在城市绿心投用,高级别自动驾驶3.0示范区基本建设完成。医药健康产业成为副中心创新发展的重要新引擎,当前副中心汇聚了北大人民医院、友谊医院、东直门医院等9家三级以上医院,其中7家已运行,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计划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开诊,首儿所通州院区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这些医疗资源不仅使副中心的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也为我们医药健康产业协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区医药健康领域研发机构达到33个,医药健康市场主体近500家。我们依托高密度的医产资源,出台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上线医产协同生态平台,全面促进院企合作。现在医产协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去年医药健康产业年收入超260亿元,今年新落地医药健康企业110余家,增长近30%。
第三,副中心正在营造高质量的文旅体验,不断跃升我们的城市吸引力。我们深化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副中心已经逐渐成为全国新的旅游目的地。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和位于公园西北方向的三大文化设施,今年以来已经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一跃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市民可以在城市绿心骑行、慢跑、散步、骑行,尽享四季风景。读者可以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享受“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意境,图书馆开馆半个月就吸引读者近18万人次。观众可以在北京艺术中心享受艺术视觉盛宴,开幕已经有400场演出,暑假期间场场爆满。历史文化爱好者可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感受文物散发的文化自信,我们正在举办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一经亮相便成为顶流,让博物馆成为今年暑假北京最火爆的打卡地之一。
三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以来,有很多市民也给我们反馈意见和建议,提出在商业配套、出行、购物等方面的意见,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约25万平方米的地下共享空间,今年年底将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停车场1700个停车位已经提供给大家,还有约14万平方米的配套商业设施,也将在年底开业,包括美食餐厅、亲子互动、商业购物、电影院等业态,相信这将给大家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环球主题公园自开园以来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也迅速成为全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去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辐射带动环球商圈客流约1600万人次。
为了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我们近期又将推出一些重点文旅项目。
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
第一个重点介绍的,就是“湾里”项目。“湾里”项目总开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位于地铁八通线与7号线的交汇处,计划明年下半年开业。这里有北京最大的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也是全国首家艺术奥特莱斯,商业设计元素融入大量元宇宙概念,其中在一处中庭配置了高达30米的大型水幕装置,相信会给购物者带来满满的视觉冲击感和艺术感染力,这里还有商业小镇,包含餐饮、社交、游乐、策展、科技体验等,还有国家地理探索中心、小王子主题乐园等五个体验中心。这里的度假酒店配套了无边泳池,在这里可以直接欣赏到环球影城的烟花表演和灯光秀。“湾里”将打造一个24小时不夜城。
第二个项目是顶点公园项目,这里集合了小猪佩奇、芭比娃娃、托马斯等国际顶级IP,特别是将建设全球首家小猪佩奇室内冰雪世界。目前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计划在2026年暑假营业,相信一定会得到很多小朋友的青睐。
第三个项目是海昌海洋公园项目,这将是北京市自2000年以后新建的首座海洋公园,布局了主题海洋馆、主题酒店,将引入多样化海洋生物、极地生物,包括海豚、白鲸、鲨鱼、海狮、海象、企鹅等,将为大家提供一种集生态、娱乐、体验、度假为一体的新型海洋度假生活方式。昨天,这个项目用地已经正式成交,将于今年年内启动建设,这三个项目建成后,将为文旅区再带来预计超900万人次的游客。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我们副中心将不断丰富我们的文旅场景,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第四,副中心正在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着力提升绿色发展能级。绿色是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
今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我们聚焦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已经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和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北京绿色交易所落户副中心,并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成功创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启动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已经在慢慢变成现实。
第五,副中心紧扣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区域协同联动。我们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州区与北三县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挂牌成立、高效运行。京唐城际铁路已通车运营,厂通路及跨潮白河大桥即将完工。北京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连续5年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总体落地率已经达到89%。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服务事项达到3600余项。
第六,副中心构建高质量的治理体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15所市级优质学校入驻,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方式,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今年9月进入先期运行阶段,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年内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预计在2026年建成。
副中心轨道交通里程在全市平原区是最高的,目前已经开通7条线路,轨道交通22号线预计在2025年建成通车,M101线一期工程也已经开工建设。
我们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以“基层治理年”建设为抓手,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建成投用全市首个“热线+网格+接诉即办”一体化平台,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的“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实现了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双向奔赴,“党建引领 多元有你”工作法,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十佳”案例。宜居性、便利性、安全性等民生调查指标逐年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通州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努力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正值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在这里,衷心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皓女士的发布。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
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产业结构加快转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能否跟我们介绍一下城市副中心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布局以及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的成效?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这个问题有请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永杰先生回答。
-
嘉宾
王永杰: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特别是对我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的关注。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已经明确了“四区三镇三园”的产业发展空间。正如郑皓区长刚才提到的,城市副中心正在着力打造“6+3”高精尖产业发展体系。
我展开解释一下,六大产业就是以文化旅游区、大运河文化带、张家湾、台湖、宋庄三个特色小镇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业,以运河商务区为主要聚集地的现代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以台湖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张家湾设计小镇、西集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为布局的数字经济,以台马协同区、漷县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承载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为支撑的现代种业这六大产业。同时,我们还在积极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及未来能源三大未来产业。“6+3”的产业体系构建起了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和八柱。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一方面强化功能承接,到目前为止,我们累计引入了央企二三级企业102家、市属各级国企67家,首批6家市属国企总部全部落地,其中,北投总部大厦已经正式落成投用、首旅集团总部大厦也已经全面进入装修阶段,华夏银行、北建院、北咨公司新址正在加快建设。另外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第二批市属国企总部搬迁,方案目前基本确定;
另一方面我们全力优化产业生态,正着力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好”的“三最”营商环境,我们在今年出台了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以及相关细则,形成一揽子政策,正在从多维度、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当前,我们正在着手开展产业发展“三大工程”。
一是科创资源倍增工程。我们在向“三城一区”看齐,加强与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合作,落地一批重点实验室,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团队,培育一批技术优势突出的创新型企业。
二是“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以自动驾驶、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重点,全面开放副中心场景资源,布局一大批标杆示范场景,为新技术应用和企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三是“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围绕“6+3”高精尖产业,不断整合上下游、左右岸,梯度培育若干十亿、百亿、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形成符合副中心定位的产业生态圈。
在一系列高效服务、助企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城市副中心对企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近几年年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余家,累计落地金融及关联机构超46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100家,上市及挂牌企业达到36家,比2016年增长近一倍。
城市副中心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产业结构正在迭代升级。在这里向记者朋友介绍几个数字,2016-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5%,比2016年提升6.5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发展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税收占全区比重都超过1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体娱乐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较2016年提升4.4个百分点。应当说,城市副中心实现了从“生机勃发”迈向“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新阶段,新质生产力赋能提质,经济内生动力稳步增强。
这位记者朋友刚才提到了大运河,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一直在强化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制定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这个规划也是运河沿线最先发布此类规划的区县城市,同时,我们也建立起“一河三城、一道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构筑全方位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
同时,我们围绕大运河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也做了相关的工作。
比如我们着力拓展大运河文化价值,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漕运文化、古城文化、融合文化、创新文化,形成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大运河文化符号。今年2月,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
我们创新推出“运河有戏”演艺品牌,制定“副中心演艺20条”,打造大运河音乐节、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等演艺标杆,谋划推进沉浸式演出、大运河实景演出等精品旅游产品;我们还持续擦亮“通通来运动”体育品牌,精心组织运河骑游季、运河赛艇大师赛、龙舟赛、桨板赛、城市副中心马拉松等系列活动,同时,最近我们还将新增一批观光船和摆渡船,加强优质产品供给,精心设置运河水上观光旅游线路;
我们依托大运河文化资源,坚持水上岸边室内互通,将在大运河西岸东关大桥至玉带河大桥段,新增一处集亲水、潮玩、体育与文旅于一体的滨水时尚活力空间,在大运河东岸,对标国际一流滨水案例,打造多元融合的国际滨水空间示范段,推动大运河滨水岸线文旅商体融合发展。
同时我们还在紧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着力串联三大文化设施、大运河5A级景区、环球度假区、三个特色小镇等文旅资源,布局建设更多文旅新场景,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的国际消费体验区,构建全域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描述的不仅是城市副中心的城市风貌,更是产业动力内核及城市发展活力的日新月异,在这里,诚挚地邀请各位朋友,有时间能够到我们城市副中心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一同参与、见证副中心蓬勃发展的未来。
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王永杰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香港商报记者:谢谢主持人,刚才也听郑区长介绍到,北京绿交所已经落户运河商务区,请问绿色交易所将在通州区绿色发展和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
-
主持人
叶昶:谢谢,这个问题有请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先生回答。
-
嘉宾
王乃祥:好,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非常感谢您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关注。
北京绿色交易所是生态环境部授权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运行和市委、市政府管理机构、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权试点交易平台,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在2022年9月迁至运河商务区办公。2024年2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为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城市副中心迅速将《实施方案》细化为141项重点任务,分别聚焦在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在全市率先实现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设试点城市,三大文化设施、副中心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工程成为践行绿色理念的生动实践。
绿心森林公园入选自然资源部第四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同时,副中心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应用,广泛应用地源热泵等技术,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绿色已经逐渐成为副中心看得见、可体验、有内涵的深厚底色。
近年来,北京绿色交易所立足服务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参与通州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从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建设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和探索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尝试。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方面,我们开发建设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结算系统,研究编制了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今年1月,国务院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落户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将从产业聚集、技术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为副中心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
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开发建设了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并依托该系统为通州区搭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组织开展项目入库审核、评价、投融资对接等工作。截至目前,通州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入库项目达到158个,涵盖可再生能源发电、低碳交通、降低工业过程排放、节能技改和绿色建筑等领域,总投资金额约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
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我们依托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与北京银行合作创新推出绿色贷款“碳e贷”产品和“碳惠融”服务。2023年6月,全国首笔“碳e贷”产品落地,用于支持城市副中心项目建设,待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500吨,这什么意思?用一种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就相当于大约850辆燃油车车辆停驶一年的减排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在政策范围内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探索依托碳普惠机制推动全民参与节能降碳,不断强化绿色定价、绿色量化、绿色资金配置三大核心能力,发挥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的平台作用,构建良好生态,吸引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城市副中心,为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王乃祥先生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我注意到楼门长周治国也来了,大家都采访过您很多次,请您介绍一下“副中心有我”的故事?
-
嘉宾
周治国: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给我一个与大家分享的机会。我叫周治国,是来自通州区通运街道紫荆雅园社区251楼门的楼门长,2024年全国社区春晚小品《好人周治国》,讲的就是我的故事。
楼门长虽然带着一个“长”字,不是社区干部,其实就是楼门的义务服务管家。我所在的楼门一共54户,是小区当中住户最多的楼门,曾经也是楼道杂物成堆,小广告满天飞,自行车、电动车随处可见,居民怨言不断。我通过挨家挨户上门介绍自己,建立楼门微信群,使楼门微信群成为楼门“网上议事厅”,让居民们相互熟悉起来;牵头制定了楼门公约,设计楼门文化墙,营造良好的楼门氛围,让居民逐步参与进来;共同开展义务劳动,激发大家参与楼门自治意愿,将居民逐步组织起来。经过几年努力,形成了“楼门是我家 维护靠大家”的好风气,往日的问题楼门,而今变成了楼道环境干净整洁、邻里和谐的示范楼门。去年邻居田阿姨家厨房跑水,我在微信群里发出倡议,极短时间内,就有十多位邻居赶到田阿姨家帮忙处理,不到一小时,就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让大家又一次感受到了“熟人社会”的温暖。
我和我的楼门的故事只是“副中心有我”基层实践的一个缩影,更是通州区成千上万个楼门长的一个写照。我所在的通运街道形成了“邻家邻”基层品牌,即通过举办楼门长培训学校,设立社区级“楼门长理事会”,组织开展楼门“微治理”,形成党建引领楼门共同体,采取打造楼门共同空间、倡导楼门共同协商、讲好楼门共同故事、开展楼门共同活动、酝酿楼门共同文化、培育楼门共同情感等方式,形成居民自治、共治、共享的良好风尚。
在通州区,除了“邻家邻”基层品牌,还有张家湾镇“一核多元”、潞城镇“文明银行”、杨庄街道“红杨先锋”、玉桥街道“玉见骑士”等一系列基层治理品牌,是“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体系的生动体现。是以“热线+网格”为支撑,切实把老百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共同智慧,持续地提升副中心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了推动“副中心有我”深入人心,区委社会工作部还将广泛征集“副中心有我”的品牌LOGO和主题歌曲,重点挖掘先进典型和人物故事,精心制作《副中心有我》主题MV,通过系列活动和倡议,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基层治理,让“副中心有我”不仅是一句行之有效的口号,更是老百姓心中公认的基层治理品牌。
今后,我将继续发挥楼门长桥梁纽带作用,与居民双向奔赴,共同解决好身边“点滴小事”,带领更多居民参与到楼门自治中来,参与到“副中心有我”基层治理实践中来。
在此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我们,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同心共筑“大城善治”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楼门长周治国先生的回答。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请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和报道我们的系列主题发布会,如果有进一步采访的需求可以和我们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