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叶昶: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十四场,主题是: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篇文章”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作为首都现代工业发祥地,石景山区以夏奥冬奥筹办为契机,开启了疏解提升、转型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景山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城市更新活化存量空间、以产业重塑助推区域发展,实现了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华丽蝶变。
为向大家更好地介绍石景山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的具体举措,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
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 李新先生
石景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李先侠先生
石景山区副区长 尹圆女士
石景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李文化女士
石景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曹世辉先生
各位发布人将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先生介绍 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篇文章”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的相关情况。
-
嘉宾
李新:各位亲爱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要感谢大家冒雨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谨代表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向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石景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石景山区是首都中心城区,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服务是本职、改革是动力、转型是底色,为推动首都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作为首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石景山区因服务以首钢为代表的“京西八大厂”而建区发展,又以夏奥冬奥筹办为契机、首钢搬迁为牵引,在全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率先落子,走上疏解提升、转型发展之路。首钢完成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三重转身,石景山也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华丽蝶变,五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表彰,全区二三产业占比已经由转型前的7:3成功转为1:9,地区生产总值也跃上千亿级台阶,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三区”建设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石景山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我们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城园融合、产业融合、山水文化融合、治理力量融合“四篇文章”,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上半年,全区GDP同比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和区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9.6%、1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
我们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好城园融合文章,着力打造“复兴之城”。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全区城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新首钢更新为引领,统筹推动老工业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区和低效楼宇的更新改造,带动“京西八大厂”和石景山区整体复兴。一是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聚焦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先后实施新首钢、京西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新首钢大桥、六工汇、冬奥广场、金安桥一体化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体育+”“科技+”的产业集聚,首钢园入园企业已经超过800家,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以及即将举办的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中德经济峰会等重大活动都落户首钢园区,我们也积极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城市更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首钢园在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正在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之中,在建设北京国际4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二是加快老旧区域更新改造。有序实施大面积老旧小区整治,创新形成“首开经验”“鲁谷模式”,已改造老旧小区建筑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在施345万平方米。开展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黄庄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平房区、边角地的更新改造,1.5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以根本改善。三是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铁M11线冬奥支线、S1线金苹区间,以及锅炉厂南路、永引渠南路、石广路等交通设施都竣工运营,同时石景山水厂、西北热电中心、北辛安变电站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也建成投用。
我们在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融合文章,着力打造“活力之城”。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一体推进重点园区建设、产业体系优化和未来产业布局。一是坚持“五子”联动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入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区国高新企业保有量超过900家。聚力“两区”建设扩面增效,坚持“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并行突破,扎实做好国际开放合作区的建设,建成投用翔鹰大厦。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落地智能算力中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8%。不断完善“一核三圈多点”的国际消费空间布局,新开业运营京西大悦城、金安环宇荟等一批商业项目。强化与津冀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实现1000余个事项“京津冀”通办服务延伸。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梯次发展,上半年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627.7亿元、同比增长6.2%。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收入双双“破千亿”,中关村石景山园年收入超过4400亿元,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科幻产业集聚区、中电科智能科技园、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虚拟现实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三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打造“北京服务”方案,完成优化营商环境6.0版任务,深化“服务包”和“服务管家”制度,我们在大力实施人才“景贤计划”,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今年上半年,我们引入高精尖企业998家,同比增长47.4%;石景山区市场主体总量已经达到6.8万余户,同比增长13.6%。
我们高标准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做好山水文化融合文章,着力打造“美丽之城”。坚持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作为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文物保护与街区整治,推动自然山水、古道村落、工业遗址、文化创意等特色资源的融合发展,展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十年间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4.4%。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为中心城区第一,也获评国家首批、本市首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域打造“花园城市”。二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北京市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项目,法海寺壁画艺术数字展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首钢集团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工业遗产名单。我们开展了法海寺、承恩寺等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八大处公园景观和业态全面提升。三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在创新发展复核中获评“优秀”。“创新‘文化+’智慧社区管理系统 助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获评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建成全市首个文博元宇宙开放平台,全国首家数字藏品类博物馆在首钢瞭仓挂牌。
我们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好治理力量融合文章,着力打造“品质之城”。我们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好治理力量融合文章,着力打造品质之城。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一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擦亮“石景山老街坊”等群众治理品牌,成功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以‘品质社区’点亮品质之城”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我们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优化“热线+网格”融合模式,一大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二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紧扣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补短板、强弱项,近十年来我们累计办理数百项重要民生实事和济困工程。我们开工建设了各类政策性住房3.7万余套。全区幼儿园普惠率达89%、公办率接近56%,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十百千”工程深入实施,一批优质学校建成投用。如十一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全区三甲医院升至4家,也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长护险试点,2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50%以上,居民收支水平年均增长9%。三是不断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韧性城市、海绵城市,积极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汛各项工作。“石时解纷”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新经验,“可信消费”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各位朋友,当前,石景山区正处于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和城市复兴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积极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坚持立足“三区”定位,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提升工作质效,攻坚克难狠抓任务落实,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我的发布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先生的发布。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
记者
人民日报记者:石景山区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今年是京西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三年,我的问题是:石景山区在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方面成效是怎么样的?下一步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做?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这个问题我们有请石景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先侠先生来回答。
-
嘉宾
李先侠: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13年石景山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了我们“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的“三区定位”。我们坚持把推动老工业基地复兴作为中心工作,紧抓冬奥筹办举办机遇和新首钢复兴引领,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自2022年京西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全区累计实施95项市级重点任务、169个重大项目和85项市级重大活动,投资1546亿元,实现了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成功蝶变,五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转型发展的成效可以概括为“四个新”。
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以2005年首钢5号高炉停产为标志,我们在全市率先疏解非首都功能并走上减量转型发展之路,到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4.8亿元,较2010年首钢全面停产的321.7亿元增长了2.3倍,占全市比重由2.1%提高到2.5%;固定资产投资较2010年增长了3倍,地均投资强度达到917万元/公顷,全市排名第1。与此同时,常住人口规模由2010年的61.6万人减少至2023年的56.4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至19.1万元/人、全市排名第5,以更少的人口支撑更大经济增长,“一增一减”之间走出了一条减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首钢园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新首钢就是石景山,石景山就是新首钢。我们与首钢集团携手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实现‘四个复兴’”的要求,聚焦产业复兴,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建立区企联合招商机制,着力引育“科技+”“体育+”产业,截至目前首钢园企业数量达到831家,科技企业占比超过70%,国高新、“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企业资质超过150项,以科幻为特色的“1+3+X”主导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聚焦文化复兴,深化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连续举办三届西山永定河文化节,首钢园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聚焦生态复兴,打造国内首个C40正气候样板区,在原有工业管廊基础上改造建成高线公园,塑造山—水—冬奥—工业遗存交相辉映的景观体系。聚焦活力复兴,落地WTT中国大满贯赛、服贸会等重大赛事活动,2023年园区客流突破1200万人次,获评北京市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高地。2019年,以石景山全域为核心的京西地区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我们坚持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加产业“含金量”“含新量”,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成为两大千亿级产业、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达到54%;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1.5%,二三产业结构由首钢搬迁前的7:3转变为1:9。我们紧抓中关村科技园区改革契机,按照“一园一特色”思路,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2023年中关村石景山园劳均产出率335万元/人、地均产出率333.3亿元/平方公里,在一区十六园中均排名第3,连续两年在五部委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年度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四是城市更新走出新路径。我们聚焦小切口、立足微改革、创新城市更新思路,打造了“模式口模式”“首开模式”“首钢模式”等石景山样板。坚持“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首批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深化与首开集团战略合作,健全“政府统筹、社会力量协同、居民自治共享”的老旧小区改造机制,推进“工程改造、物业管理、社会治理”力量融合,推动“十四五”时期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力促五年任务四年完成。创新“企业作承诺、政府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首钢工业构筑物审批机制,一号高炉变身SoReal科幻乐园,四号高炉改造为服贸会4.0永久会址,工业遗存焕发新生,城市更新“首钢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案例。
当前,京西地区转型发展已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进入“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不懈抓好京西行动计划落地落实,突出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引领带动作用,以改革实际成效推进京西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李先侠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新华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提给尹区长的:巴黎奥运会再次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据了解,石景山下半年有两项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想问一下,这些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将为我们石景山后冬奥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契机?石景山对于更好地利用冬奥遗产有什么样的规划和考虑?谢谢!
-
嘉宾
尹圆:好,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今年下半年,石景山将迎来2024WTT中国大满贯和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两大体育赛事,这也将为石景山区后冬奥时期的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其中,备受瞩目的2024WTT中国大满贯将于9月26日—10月6日在首钢园举行,这是WTT大满贯赛事首次落户中国,也是北京成功举办1961年世乒赛之后,再次举办国际乒乓球的顶级赛事。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高效有序地展开。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是由国际雪联主办的(国际)A类体育赛事,2023年12月,2023—2024赛季大跳台世界杯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成功举办,中国选手苏翊鸣重回福地,再度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获得了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今年,该项赛事将于12月继续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举办,届时石景山区将会全力以赴,精心组织,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全方位的赛事保障和温馨优质的赛事服务。
当前,体育赛事已经成为燃动城市的“新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办赛营城双向融合促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发展能级,擦亮石景山“双奥之区”金名片,打造“一起向未来”的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一是释放消费潜力。坚持文商旅体联动,大力发展赛事经济,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将石景山独特的旅游景点、文化遗产、特色美食、网红打卡地等串联成线,打造“赛事+美食”“赛事+文创”“赛事+演艺”等多元融合消费的新场景、新服务、新产品,努力实现“观看一场赛、玩遍一座城”,让赛事“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二是推动产业发展。以赛事为平台,积极吸引优质体育资源集聚,促进体育产业链的完善升级,谋划建设体育产业育成中心,打造石景山特色体育产业集群。依托首钢园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区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科幻产业优势,赋能体育产业发展。全面升级北京首个虚拟体育赛事——北京数智体育公开赛并向全国拓展,深化“数字+文旅+体育”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赛事IP影响力。围绕冰雪、滑板、攀岩、电竞等时尚新兴运动,引进国际知名体育机构和企业,打造时尚新兴体育产业基地。三是带动全民健身。国际顶级赛事的举办必将激荡起全民健身的澎湃热情,我们将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改造、小微空间提升,逐步增加和丰富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用好272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举办阳春社区体育节、金秋体育盛会等高水平全民健身群众赛事,开展以“奔跑吧,少年”为主题的系列青少年赛事活动,让“活力京西、运动同行”的口号更加响亮。
冬奥点燃了冰雪梦想,引燃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留下了最宝贵的北京冬奥精神。石景山区将紧抓机遇,发挥冬奥带动作用,在设施、产业、文化等方面实现更好地冬奥遗产利用的效益最大化。一是持续用好冬奥场馆。充分利用大跳台、“四块冰”等冬奥场馆,积极引进国际冰雪赛事,办好WTT大满贯和大跳台世界杯等重大赛事,增强赛事服务能力,全力打造精品赛事品牌。积极引入文娱演出、首发首秀、电竞赛事等商业活动,为场馆运营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持续做优冰雪产业。持续扩大“后冬奥”时期新首钢地区产业资源聚集强度和社会关注热度 ,积极推动冰雪体育产业创新,培育“科技+”“体育+”产业生态。发挥全球冰雪产业联盟作用,带动冰雪企业集聚发展,举办2024年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持续推动冰雪消费与商务、文化、旅游、科技、会展等业态(有机)融合,进一步激发冰雪体育消费活力,打造冰雪消费新的增长点。三是持续弘扬冰雪文化。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开展“市民快乐冰雪季”“冰雪嘉年华”等群众性冰雪体育赛事活动,用好“冬奥社区”“冰雪学校”品牌,持续激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进一步巩固深化“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创建成果,营造浓厚冰雪体育的氛围。
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石景山区副区长尹圆女士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中新社记者:谢谢主持人,想问李文化区长:据了解,石景山区在2023年实现了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双双“破千亿”,交出产业转型的亮眼成绩单,特别是在科幻、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方面持续发力,并提前谋划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请问,石景山区在产业布局上有哪些举措?对未来产业发展有什么考虑?谢谢您!
-
嘉宾
李文化: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石景山区始终将推动产业转型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自2018年起构建以现代金融业为战略主导,以科技服务业等为特色培育,以商务服务业为配套支撑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以来,产业转型成效明显。2023年,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3161.3亿元、年均增速达13%。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石景山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将持续巩固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研究构建梯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一、加强顶层设计,把准产业发展的“方向盘”
——规划引领、高位统筹,擘画发展蓝图。将培育壮大高精尖产业作为“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将建立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十五五”规划的主攻方向。成立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举全区之力抓产业、促发展。
——市区联动、区企协同,汇聚发展合力。市区联合印发推进互联网3.0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市级支持;落实与首钢集团区企高层对接和协同招商机制,推动优质资源落地。
——计划带动、项目牵引,夯实发展基础。接续实施两轮高精尖产业行动计划,持续谋划一批产业项目,政府投资绩效评价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二、注重梯次培育,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优化举措壮大主导产业。现代金融产业走深走实,2023年实现收入1244.9亿元。制定“科创金融石景山方案”,打造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信息技术产业强基提质,2023年实现收入1272.2亿元。建成5G基站612座,在建3100P智算中心。
——创新理念培育特色产业。科幻产业加速崛起,成功举办四届中国科幻大会,建成全市首个光场成像平台,中关村通力获评市级首批引领型标杆孵化器,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00余家。人工智能产业强势起步,率先发布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引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集聚行业企业100余家。工业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与中发展集团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导区入驻率达90%,核心区一期建成投用,集聚龙头企业22家。虚拟现实产业特色凸显,作为市级虚拟现实组团承载区,运营“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集聚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其中2023年中国VR50强企业12家、XR100强企业21家。
——前瞻布局谋划未来产业。瞄准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空间等发展方向,围绕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行业,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中国电科等企业强化资源对接,与深空探测等重点实验室共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优化生态体系,汇集产业发展“动力源”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落实“一业一策”,发布推动科幻产业发展等专项政策,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阶梯式发展等系列文件。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争取国家和市级老工业区调整改造政策支持。做大做强“1+X”基金集群,合作设立星连智谱人工智能等产业子基金。
——强化人才发展支撑。实施“景贤计划”,出台“招千贤 纳万才”行动方案,“景贤人才”累计达263人。
——引入创新策源平台。落地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
——拓展示范应用场景。发布应用场景建设方案,建成SoReal科幻乐园、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特色场景。
四、厚植营商沃土,畅通企业发展“金航道”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实施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制等改革,建立全区一体化综合监管“无事不扰”首批企业清单。
——提供贴心暖心服务。健全“服务包”工作机制,高效解决企业诉求,“服务包”企业达500余家,2023年服务事项超600项。
——精准高效招优引强。出台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发挥投资石景山会客厅等作用,引入一批补链条、强产业、调结构、增动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
当前,石景山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区将把握战略定位、抢抓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力促产业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石景山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我就讲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石景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文化女士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
记者
新京报记者:谢谢主持人。2022年,石景山成为北京市首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中心城区,更加凸显了京西“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生态格局,想请问:石景山区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有哪些举措成效?将如何更好助力北京的花园城市建设?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这个问题我们有请石景山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曹世辉先生来回答。
-
嘉宾
曹世辉: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石景山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不断展现。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稳固。2023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19年下降23.3%。今年,截至目前PM2.5平均浓度为30.8微克/立方米,城六区最优。我们狠抓扬尘专项治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道路清扫保洁、推进增绿降尘,城市洁净度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坚持“三水统筹”,抓好汛期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监管,各考核断面、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坚持“三地”齐抓共管,依法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从源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碳排放单位管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拓展绿色空间,提高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极端气候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首程时代中心B9栋(负碳)楼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学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证书和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三是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2022年,石景山区在北京中心城区中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54.62%,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为100%,位列全市第一。对标世界一流花园城市,积极探索建设、管理和创建三位一体花园城市建设新路径,重点推进北辛安花园式示范街区建设,推进11处城市画廊建设。持续完善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压茬推进西山绿道(石景山段)跨年工程建设,加快现有公园绿地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完成人民渠路、燕堤大街、北辛安中路等7条林荫路绿化栽植工程。
石景山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花园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区情特点,深度挖掘资源禀赋,以“森林石景山·美丽花园城”为主题,编制《石景山区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石景山区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见效、十年基本完成的时间安排,系统研究梳理了我区花园城市建设路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初步形成了四大组团二十大类60项任务的花园城市建设任务体系,积极推动花园城市建设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绿色生态体系建设。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形成全面共建共享的花园城市建设机制,逐步实现“森林拥城、花园融城、风景联城、全民建城”的花园城市愿景,努力把石景山区建设成为城市更宜居、环境更生态、生活更美好的花园城市典范。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曹世辉先生的回答。
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石景山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西大门的各项举措。也请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和报道北京市“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