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叶昶: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二场,主题是“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周年”。
近年来,北京市落实首都功能定位,坚持落实“五子联动”,全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是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周年,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朴学东先生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斌先生
北京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 孟强华先生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贾建富先生
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秦涛先生
他们将为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朴学东先生介绍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周年工作情况。
-
嘉宾
朴学东:各位媒体朋友、各位观众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商务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1年7月,北京等5个城市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以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为指引,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速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相关的工作取得了系列的进展。
一是加速聚集优势消费资源。累计认定老佛爷、星巴克等26家消费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吸引3700多家首店落地北京;拥有中华老字号137家,北京老字号259家。“北京礼物”首次亮相全国两会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加快打造北京国际美食之都,培育11条数字化餐饮街区、26条“深夜食堂”的特色餐饮街区。
二是不断优化消费地标供给。2021年以来,全市新开商业面积超400万平方米。东城区等8个区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全市85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建设验收422个,服务1930余个社区、840余万居民。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出一批示范的案例。推动古北水镇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零”的突破。全市5A级景区达到10家。
三是积极构筑潮流消费高地。北京入选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累计认定3批31家市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倡导绿色消费,推动汽车和绿色智能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补贴政策、绿色智能消费券政策合计拉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销售超200亿元。推出300余条“漫步北京”线路、300个网红打卡地。成功申办2027年世界田联田径锦标赛、2029年世界泳联世锦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国际体育组织赛历赛事规模和赛事等级均居全国第一。
四是持续营造便利开放消费环境。率先设立全国首家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推动重点商圈、景点、4星级以上酒店等外卡POS机布放工作,覆盖率超95%。今年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165.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6倍。推动大型活动“一件事”改革等工作,今年上半年,举办大型活动965场次。深入开展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提升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品牌。
五是进一步提升内外联动的消费格局。自2023年起,北京市连续两年联动商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北京市离境退税商店超过1000家,居全国首位。全市已设立5个跨境电商监管现场,京东、易单网等重点跨境电商企业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约100个海外仓。
三年来,在各区、各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企业,还有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的城市竞争力排名、世界500强企业总量、服务业增加值、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国际国内航班直达城市数量等指标都排在全国的首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不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结构,加快建立商品消费比较优势。着力壮大新型消费,实施好本市绿色智能消费品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扩大化妆品等时尚消费,支持建设美丽健康产业生态链发展,用好首店政策,吸引更多的知名品牌首店落地北京。
二是转方式,积极拓展消费增长发展空间。推动消费领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中高端生活消费品、高科技消费品进口,深化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线上线下体验消费等试点工作。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巩固本市网络零售规模。
三是提质量,对标国际丰富高端消费供给。打造高品质高能级消费空间,加快推动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持续优化消费环境配套。全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提升餐饮消费品质,探索建立全球餐饮品牌名录库,完善落地选址等配套服务,支持各区建设风味美食街区、餐饮聚集街区。
四是强链条,做大做强北京特色国货潮品。鼓励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品牌馆,与文化IP和新消费品牌等跨界联动开发爆款产品。支持老字号、文博机构、主题公园等丰富具有北京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必购必带”商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一批“北京礼物”主题店。发挥红桥市场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的示范效应,助力新消费品牌培育。
五是增效益,联合打造融合消费爆款项目。实施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各区培育街区、近山、亲水、演出、赛事、夜间、数字等新消费场景。策划各类多元融合促消费活动,鼓励企业跨界经营、异业联动。繁荣演出经济、赛事经济,延长消费链条,促进演出、赛事对餐饮、零售等产业带动的作用。
六是优环境,全力提升供需两端满意度。发挥“两区”政策优势,稳妥推进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好批零、餐饮等系列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大型活动审批环节“一件事”办理要求,完善“一事一议”综合审批机制。以“标准”“效率”“诚信”为支撑,强化全社会服务意识,打造有温度的北京服务环境。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朴学东先生的介绍。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
记者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想提问给刘斌局长。我的问题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周年来,文旅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呢?
-
嘉宾
刘斌:谢谢您的提问。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市旅游的接待人次是3.29亿人,较上年增长80%,超过2019年的水平,创历史新高。旅游总收入额5800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及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按照《北京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市文旅局三年来牵头出台政策12项、推动落实重点任务24项、统筹推进重点文旅项目22个。截至目前,12项政策措施全部出台,24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22个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一是出政策、搭平台。我们制定实施了《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文旅消费潜力释放配套方案(2021-2025年)》,出台了《北京市扩大文化和旅游新消费奖励办法》,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释放文旅消费潜力。2023年举办第四届北京文旅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会,投资总额达到了1135亿元。我们与北京银行开展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北京银行计划为北京市文旅企业在未来5年内提供3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东城区成功创建了首个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东城区、朝阳区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录。平谷区、门头沟区入选第一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试点地区。
二是办活动、创品牌。成功举办了“2023北京文化论坛”对外交流合作分论坛文旅融合平行论坛,通过市区联动、部门互动,开展了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和畅享京城欢乐过大年、北京文旅暑期生活季等文旅宣传推广活动。深入实施“漫步北京”计划,围绕中轴线和三条文化带,共推出300余条主题游线路。开展“北京网红打卡地”评选,评出300家“北京网红打卡地”。向市民游客推出了12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推动“北京礼物”不断提质升级,“北京礼物”首次亮相全国两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礼物”的特色化、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取得了新的成绩。2023年,我们还首次举办了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三天接待观展人数是6.67万人次,现场销售的各类文旅产品达到了1.6亿元。
三是促融合、谋发展。大力发展“文旅+骑行”,推出21条北京文旅骑行线路,举办2023京张骑游大会,助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发展“旅游+冰雪”,连续举办京张冰雪文化旅游季和北京冰雪旅游资源推介活动,带领市民和游客全方位畅享冰雪旅游的乐趣。发展工业旅游,开展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定,二七厂、首钢园等13家入选首批北京工业旅游示范点。751园区、798艺术区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开发“旅游+科技”的现代工业旅游产品,发展康养旅游,北京丰台区王佐镇、延庆井庄镇等9个乡镇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四是抓项目、提质量。三年来,北京诞生了一批地标性的文旅重大项目,环球影城盛大开园,并迅速成为北京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北京城市图书馆等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投入使用,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新的网红打卡地。目前,北京已有延庆、怀柔、平谷、昌平、门头沟5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前门大街、798-751艺术街区、亮马河风情水岸、华熙live·五棵松等1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三里屯太古里、乐多港假日广场等5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以及延庆海陀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被认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北京的5A级景区总量已经达到了10个,古北水镇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被认定为北京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文旅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布的首批42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重点的项目中,北京独占8家,位列全国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文旅方面的工作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北京文旅高质量发展。
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中国日报记者:您好,想请问孟强华先生。北京作为“双奥城市”在体育消费领域有哪些成就和成效?谢谢!
-
嘉宾
孟强华:非常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都知道,北京现在是全球唯一的“双奥城市”,两个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让“双奥北京”体育人口和体育消费稳步的提升。三年来,市体育紧抓双奥机遇,积极巩固扩大体育消费人口、丰富体育消费供给、搭建体育消费新场景、冰雪消费成为热点,时尚潮流运动消费不断涌现,首都体育消费不断提档升级。
下面,我准备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奥北京”体育消费领域的情况。
一、体育消费总体稳中向好
一是体育消费潜力加快释放。近年来,市体育局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充分运用双奥遗产,释放消费潜力,提高消费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的新需求。体育消费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消费结构日益优化、消费格局日趋均衡、市场主体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北京体育消费总规模年均达到700亿元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000元。北京体育消费总规模、人均体育消费和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方面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同时,针对双奥北京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还重点开展了冰雪消费专题调查。《2023年后冬奥效应下北京冰雪运动消费现状及促进政策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3月15日至2023年3月5日,也就是这个冰雪季,本市冰雪运动消费营收总额约41.65亿元,冰雪运动消费趋势持续向好。与此同时,体育市场主体持续攀升,体育服务类企业占比保持在95%以上,体育服务业优势显著,与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高度吻合。
二是体育消费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通过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来看,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人口:十三五末,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18%,“十四五”末有望完成53%的目标。另外,通过近三届的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参与人数,这三年也是稳步提升,2020年是530万人次,2021年达到1690万人次,2022年是2416万人次。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冰雪消费成为新的时尚消费热点。
二、体育消费供给更加多元化
一是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恢复发展。作为“双奥北京”,市体育局始终致力于繁荣北京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并重点从高水平国际赛事申办举办,本土赛事培育发力。三年来,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超过10万场次,连续举办了2023-2024赛季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总决赛、短道速滑世界杯、速度滑冰世界杯,国际滑雪联合会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国际雪车联合会雪车和钢架雪车世界杯等多项国际赛历赛事,奉献了后冬奥规模最大的冰雪盛宴,再次焕发“双奥之城”的激情与活力。成功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跑节,成功申办了2024年、2025年世界游泳联合会花样游泳世界杯、2027年田径世锦赛和2029年游泳世锦赛。不断提升赛事品质,成功举办了阿根廷与澳大利亚国际足球邀请赛、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马术大师赛等商业赛事,优质国际赛事供给进一步丰富。
二是体育促消费活动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们积极打造了“8·8”北京体育消费节、冰雪运动消费季等品牌促消费活动。同时,延展了夜经济体育消费的内容,马拉松、小轮车、篮球、滑板、卡丁车、武术等项目融入了北京夜京城,积极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促消费活动,将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转换为经济的增量,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8·8”北京体育消费节于每年的“全民健身日”正式启动,活动为期一个月。设置了“线上买”“线上赛”“线上订”“线上学”和“线下嘉年华”五个板块,广大市民朋友可根据活动指引,参与主题活动。通过四年来的提档升级,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参与感和满意度也不断提升,消费节带动体育消费累计超过6亿元。今年的“8·8”北京体育消费节将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地点设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庆典广场区。体育消费节将进一步宣传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消费,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三、体育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一是体育市场主体繁荣活跃。中超、中网、中篮联等头部企业集聚北京,拥有体育类高新技术企业140余家、体育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以及体育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去年,经过我们跟相关区政府,包括在咱们商务局、文旅局相关的参与和指导下,我们与安踏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旗下的赛事运营平台公司今年已经落户北京了。我们通过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提升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护航首都体育消费提质升级。
二是体育服务消费多元化发展。北京市近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加之,社会体育组织的活跃度、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体育消费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也正在成为时尚潮流消费的生力军。三年来,重点打造首钢园、五棵松、新工体、奥林匹克公园等10个体育消费新地标,体育文化旅游等产品持续融合发展。支持举办ISPO北京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斯迈夫国际体育展、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等一批专业体育会展,进一步强化搭建全球化体育产业资源互联共享的平台。举办北京数智体育公开赛,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感知交互等数字技术相结合,带来全新元宇宙的全民健身新体验。
三是体育彩票销售再创新高。近年来,北京体育彩票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规范销售管理,建设责任彩票推动技术升级,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等不断创新,保持安全稳定,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来,北京体彩销量稳步增长,2023年达到了108.2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销售同比增长超过了50%,创造了历史新高,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全市在售的实体店增长了42%,市场需求强劲。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彩民群体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支持,累计征集体彩公益金超过60亿元,广泛用于我市体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市体育局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发挥“双奥之城”的优势,通过整合优化体育空间和品牌赛事,打造“20+30+50”的品牌赛事体系。
简单说两句,什么是“20+30+50”的品牌赛事体系。也是我们最近以来对标对表国际上最活跃的三个城市,就是伦敦、巴黎、纽约,城市的活跃,体育赛事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所以我们提出打造一个赛事经济,赛事引领的体系来助力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更加奋发有为做好首都体育的工作,为北京各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做出体育的贡献。
我就说这些,谢谢!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北京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孟强华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想提问给市商务局的朴局。北京在促进暑期消费方面有哪些重点活动安排?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
嘉宾
朴学东:好,感谢北京日报的记者,现在北京日报仍然是我每天订阅和要看的报纸。
北京市是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公园、景区、博物馆、体育馆、商场这些资源都很丰富,所以是暑期热门的旅游城市。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商务、文旅、体育这些部门和各个区协同的力度,在北京消费季、大戏看北京、漫步北京等这些已经有的活动品牌基础上,推出了全年活动主题化、多元化、品质化,以“京彩四季”为总活动主题“京城十二令”月度精品活动。这个“令”字从时令的角度体现出来日新月异,从词牌、曲牌的角度,体现出京城文化的底蕴。
下面,我和文旅局的刘局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新设计的“京城十二令”,一个月一个令。1月“祈福令·福满京城”,2月“春礼令·年味京城”,3月“时尚令·首秀京城”,4月“赏花令·花满京城”,5月“文博令·博览京城”,6月“漫步令·游览京城”,7月“美食令·寻味京城”,8月“亲子令·暑至京城”,9月“悦动令·盛事京城”,10月“国潮令·秋韵京城”,11月“惠享令·优选京城”,12月“冰雪令·炫动京城”。这是1.0版,我们也欢迎各界朋友对于我们设计的“京彩四季”“竞争十二令”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期待大家逐渐的完善。
为了回答刚才北京日报这位记者的问题,主要是暑期,我把十二令当中的三个令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解释。
7月份,围绕“美食令·寻味京城”,以食为媒,打造北京国际美食荟,推出了“美食·享”“美食·游”“美食·赏”3个板块,围绕本土美食、国际美食、美食地图、美食路线等10个方面,集中开展了80多场餐饮活动。这里有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簋街不夜节、消夏丰味美食节、京西深夜食堂节,北京的16个区和经开区全都有相关的活动。
8月份,将围绕亲子令,小朋友都在放假,将围绕“亲子令·暑至京城”主题,将结合夜间消费发布新一批“夜京城”特色地标、打卡地、生活圈等夜间的消费新场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开发特色的夜购、夜游、夜吃、夜动等项目。同时紧抓奥运文化推广,刚才孟局也介绍了,启动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8.8体育消费节、全球首发节奥运主题专场等系列活动。持续举办北京文旅生活季、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中轴线文化探访、八达岭长城文化节等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业态的活动。
9月份,将围绕“悦动令·盛事京城”主题,依托在京举办的重大展会、体育赛事和论坛等盛事,主要有展会盛事,比如说:国家级、国际级、综合型大规模的展会和交易平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就是大家熟悉的服贸会。体育盛事。亚洲级别最高、奖金最多、参赛人数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男女综合性的网球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时尚盛事: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还有一年一度的北京时装周。商业盛事:王府井品牌节,9月在京举办,我们将联动全市商业、文旅、体育等等领域的市场主体,开展系列的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活力,为大家服务。
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同各部门、各区,各个企业和相关协会,围绕“国潮令·秋韵京城”“惠享令·优选京城”“冰雪令·炫动京城”主题,策划好北京四季的活动。因为北京的活动实在是太丰富了,所以我们按月做了一个集中的概括,和各个区也联动,希望大家不断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也希望大家多多参与,共同体验北京的“京彩四季”。
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朴学东先生的回答。请继续回答。
-
记者
解放日报记者:这个问题想提给海淀区的贾建富副局长。2021年以来,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承载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为北京市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其中海淀区主要的优势和长处在哪里?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
嘉宾
贾建富:首先感谢您关心海淀,也谢谢您的提问。
正如大家所知,海淀是首都的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作为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任务的“双承载区”之一,海淀区最突出的优势是科技创新和数字消费的发展优势。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广大媒体和观众朋友进行介绍。
一、科技创新带动消费转型升级
近年来,海淀区借势“两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持续巩固,消费的国际化水平和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海淀在服务消费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商品消费方面又有很大的潜力。2023年海淀区经济总量突破了1.1万亿,占全市25.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53%,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核驱动力。海淀打造“硬科技”嘉年华等科技产品首发首秀的平台,培育了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中关村壹号,两个全球首发中心。在2021年以来,在市相关委办局的支持下共引入首店221家落户海淀。
二、商圈提质升级丰富消费供给
一是深入开展“一圈一策”商圈品质提升行动,公主坟翠微、五道口购物中心、清河万象汇完成了商业改造,嘻番里打造数字娱乐体验消费新场景;
二是大型商业设施开发建设步伐加速。三年来,悦界商街、西三旗万象汇、五棵松万达广场、西北旺万象汇等大型商业设施陆续开业,引入了国际高势能零售、多场景餐饮、精致生活服务配套等多种业态的组合,打造能逛、好吃、有趣的潮流聚会平台和精致美好的生活场所,极大丰富了海淀区高品质商业的供给。下一步重点推动中关村商圈中关村广场、当代商城、世纪城商圈金源购物中心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
三、现代产业主阵地强化经济引擎
近年来,海淀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努力培育更多具有技术主导权和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我们持续拓展大信息产业集群优势,提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元宇宙、车联网、6G、区块链、量子科学、空天、未来能源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海淀区也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构建了从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国产化产业链,20家独角兽熠熠生辉,37款大模型产品通过备案。海淀持续在算力、数据、算法、评测、场景等多个核心要素全面布局,3500P算力部署就位,推动大模型向具身智能、自动驾驶、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应用落地。海淀区近期也发布了《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AI新药研发与数字医疗等细分领域,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的建设,完善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应用场景推广机制。
四、教育优势资源促进人才发展
海淀区域内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在基础教育方面,我们将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在落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鼓励5G、6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支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的资源,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淀教育品牌。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将充分利用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办好中关村人工智能学院。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将聚焦海淀区域内36所高校、42万大学生,引导推动高校教育消费和科技消费的发展。
五、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八方来客
海淀积极构建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全国审批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出台《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15条措施》《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15条措施》,加快建立多层次、递进式的培育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精准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海英计划”升级版和“薪火共燃”计划;发挥“四区”叠加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海淀两区建设2.0方案落地;利用本地区先行先试改革政策红利,累计形成70余项制度创新案例;高质量建设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高品质生活打造宜居城市
这里山水荟萃、上风上水,森林覆盖率达到35.78%,城市的绿化率超50%。汇聚了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700处名胜古迹和故宫博物院区北院,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丰富,36个教育集团覆盖140个校址。医疗保障有力、医诊无忧,拥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6个联合医联体,中医、口腔等5个专科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面向未来,海淀将深刻领会和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和数字消费的优势,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打造更加优质、开放、国际化的消费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海淀共谋发展、投资置业。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贾建富先生的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
记者
法治日报记者:您好,通州区作为以"近悦远来、心向往之"为愿景的城市副中心,商业文旅资源等十分优越,可以请您介绍一下这三年来通州区围绕项目在地建设、国内外品牌集聚、消费活动开展和消费市场环境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和亮点吗?谢谢!
-
嘉宾
秦涛:感谢您对城市副中心的关心。通州区这几年紧紧抓住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集聚消费新场景,擦亮消费新地标,出台消费新政策,应该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以下五方面的成效:
一、旅游消费地标加快形成
2021年,环球主题公园1期盛大开园,迅速成为了全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去年一年,环球影城接待游客量是988万,环球影城吸引环球商圈的人流达到了1600万人次。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文化旅游区里加快推进城市运动中心、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保利艺术品国际会展中心,谋划这一系列重大的项目。特别是今年的2月,大运河5A景区创建成功,这成为了北京中轴线以东的第一个国家级的5A景区。
二、消费的供给不断升级
目前,通州区有大型的商业设施11个,面积是64万平米。现在在建的商业项目14个,商业面积达到了将近100万平米。咱们的爱琴海购物公园、远洋乐堤港已经实现了开门迎客。今年9月份,通州的万象汇也即将实现开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咱们的湾里项目总规模将近50万平米,预计明年开业。我们将在这里建成北京最大的奥莱商业综合体,届时也欢迎大家前来购物、休闲度假。
三、三大文化设施精彩亮相
北京艺术中心有歌剧院、音乐厅,一共有五个剧场,观众席是5750个。歌剧院拥有国内最大的、最先进的沉浸式的多声道的音响系统,体验感非常好。北京城市图书馆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阅览室,还有国内馆藏量最大的智能一体书库,现在目前到访的读者已经超过了200万人。特别是今年的暑期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开展以来非常的火爆,现在日均的流量将近15000人,在节假日要突破3万人左右。
四、商旅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还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马拉松比赛、运河的骑游季、大运河国际帆船赛、端午节龙州赛,整个活动贯穿全年。北京的国际设计周、宋庄的文化艺术节、台湖的爵士音乐节和大运河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密集开展。
五、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准备拿出10亿元作为产业的扶持资金,50万平米作为新兴产业的空间,从资金支持、空间供给、营商环境、人才服务等多维度全方位助力企业共享城市副中心发展的红利,全力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好的“三最”营商环境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构建多层次特色化消费空间,深入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加快谋划布局消费供给,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充分激发消费潜能,努力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取得新的突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叶昶:谢谢通州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秦涛先生的回答。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情况。也请各位记者接下来继续关注报道北京市“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如果大家有采访需求也可以和我们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