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进修实验学校让“节约粮食”成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日期:2024-04-11 10:30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分享:
字号:        

作为海淀区首批德育特色五星级学校,进修实验学校坚持以具有栋梁品质、君子品格和学术精神为内涵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附着在学生身上带得走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素养。

一、 入学教育,是魔鬼式训练,还是在第一时间培养行为习惯?

教育契机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对学校充满新鲜感的新生来说,入学教育尤其重要。习惯养成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放在军校,将入学教育融入军训活动。除了常规队列训练,就餐时如何排队、打饭、放勺等,都是军训的重要内容。当同学们置身纪律严明的部队环境,面对讲究原则的部队教官,他们能更快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将每个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习惯养成月”,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个别同学浪费粮食时,老师引导学生在同伴论辩中理解节约粮食的意义,并身体力行。在这样的熏陶下,“吃多少打多少,打多少吃多少”的用餐习惯,“少量多次”的自助餐原则逐渐被学生理解并付诸行动。 

入学教育

二、 校园自助餐,是放任自由,还是在选择中促进自主的无形力量?

养成与内化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阶段。学校将环境作为学生体验并习得能力与素养的实践基地,让不同区域承载不同的教育功能。置身书院式校园,学生“沉下心来读书”;置身免监考考场,学生理解诚信、践行诚信;看到公共区域不设垃圾箱,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节能环保。自助餐过程中,学生思考作为一个公民该如何排队、如何打饭、打多少合适等。学校还招募学生志愿者,让他们参与用餐管理,负责协调打饭顺序、提醒单行靠右等。及时的反馈和同伴的影响,让学生学会文明就餐,学会节约粮食。学生甚至自发深入学校后厨,拍摄展现食堂全貌的视频《舌尖上的教进》,倡导全校师生节约粮食。正是在不同区域环境中,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逐渐内化成自身修养。

倡导全校师生节约粮食

倡导全校师生节约粮食

三、 农业实践,是好奇好玩,还是在体验中养成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让教育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学校重视引导学生在活动或课程体验中感受、思考、理解,并内化为可以指导行动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每学期的职位体验课程中,体验食堂都是大热门。同学们深入食堂进行全方位体验,辛苦擦拭餐台后懂得要文明就餐,帮厨洗菜时懂得要珍惜劳动成果,搭配营养用餐时懂得要均衡饮食,真正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汤河口农业实践基地是学生接触农业和农民的窗口。在课程的精心设计下,同学们在与土地和粮食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找到食物的生长源头,体会春季的播种与夏季的耕作、秋季的收获,他们讨论粮食安全、人类饥饿问题等。深度的体验和思考让他们对“汗滴禾下苦”“粒粒皆辛苦”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深入到灵魂深处,逐渐将节约粮食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目前,学校6个年级近2000名学生,能在20分钟内按照既定路线和顺序就餐,每餐人均厨余垃圾量仅为21.02克。自助餐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吃多少打多少,打多少吃多少”成为最具学校特色的标语。学校南北两个校区共有1900多名学生,240位员工,据统计,每餐的主食耗材70.8 千克,副食耗材760 千克,每餐产生厨余垃圾35--45千克,平均每人每餐的厨余垃圾量仅为21.02克。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不应仅是知识,更应该学会生活。从习惯到教养,从校内到社会,从现在到未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是进修实验人永远坚持的理念。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