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但历经数百年岁月的兵燹水火,这部成书于明永乐之初,重录于嘉靖之末的旷世宏编,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原11095册、22937卷(包含目录和凡例60卷)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截至目前仅发现有400余册、800余卷及部分零叶存世。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永乐大典》224册(其中62册现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存世《永乐大典》的一半以上。
“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二展厅。展览共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5个单元,通过讲述这部巨著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永乐大典》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展览细致全面地整理了《永乐大典》通过政府拨交、海外送还、藏家捐赠、员工采访等多种途径,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历程,深度挖掘了国家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围绕《永乐大典》进行的部署安排,展现了一代代图书馆人前赴后继、呕心沥血地对《永乐大典》进行的搜集、保护、修复、出版工作;同时,回顾了抗战时期《永乐大典》等古籍善本南迁、运美往事,梳理了海外《永乐大典》的回归历程。
永乐大典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 (明)解缙等辑 明内府抄本 卷11140—11141“水”字册
展览共展出展品60余种70余册(件),其中9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为近年来首次展出,即“人”字册,“陈”字册,“农”字册,“易”字册,“颂、溶、蓉、庸”字册,“郎”字册,2件“水”字册,“士”字册。有多册是海外回归的代表性《永乐大典》,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国为北平图书馆购入的“农”字册,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送还中国的“颂、溶、蓉、庸”字册,1955年德国政府送还中国的“士”字册等。此外,还有1950年顾子刚捐赠的“易”字册,1951年商务印书馆捐赠的“水”字册,1951年徐伯郊先生捐赠的“郎”字册,1958年北京大学捐赠的“水”字册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华典籍的重视、爱护之心,这些慷慨无私的捐赠如涓涓细流汇入国家图书馆,也让珍贵古籍惠及更多社会公众。
永乐大典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 (明)解缙等辑 明内府抄本 卷623—624“农”字册
此外还展出了40余册(件)明抄本、明刻本、明拓本等古籍精品,以及国家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入藏《永乐大典》的相关档案复制件等,让观众全面了解《永乐大典》及其传承历史。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明)解缙等辑 明内府抄本 卷7328“郎”字册
展厅中应用了多种新媒体手段,让展览更具体验感和参与性:入口处设有沉浸式环幕体验区,展厅内还有“名家带你临大典”触屏游戏、永乐版式透明屏互动游戏、笔墨纸砚互动游戏、《永乐大典》知识互动游戏等,让观众感受《永乐大典》的纸张之良、用墨之精,学习其中蕴含的古籍版式、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此外,展厅触摸屏提供《永乐大典》回归图表和《永乐大典》数据库供观众查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