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记忆

日期:2022-07-20 16:09    来源:国家典籍博物馆

分享:
字号:        
  • 甲骨文记忆
  • 甲骨文记忆

甲骨文记忆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距今已3000余年。甲骨文上承原始刻划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不仅为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殷商王朝提供了真实可考的证据,更是将那个时期的社会百态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北图19603,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宾组 兽骨,气象、建筑主题

北图19603,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宾组 兽骨,气象、建筑主题

  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开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通过国家拨交、个人出让、本馆征购等多种途径,现收藏甲骨35651片,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馆藏甲骨中不乏罗振玉、孟定生、郭若愚、刘体智、胡厚宣等名家旧藏,而且多为精品。

甲骨文记忆

  “甲骨文记忆”展览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是国家典籍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曾获得“第十三届(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

甲骨文记忆

  展览通过“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部分内容,以甲骨的发现为起点,通过多层次、多种方式的诠释,深入浅出地探寻甲骨文的刻写方法、重要价值等,揭开其作为占卜之物的神秘面纱,还原甲骨文中所记录的殷商王朝面貌,通过甲骨实物展示、场景还原、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们研究成果的集锦以及器物的展示,让我们得以重新传承遗落的文化记忆,开创崭新的文化梦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