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
- 海淀区
- 开始时间:
- 2024-01-17
- 地点: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结束时间:
- 2024-03-10
- 活动类型:
- 展览
- 来源:
- 北京日报
原标题:语文教育宗师也是中医大家,珍贵手稿和图片讲述袁微子一生
1月17日起至3月10日,“一代宗师 教泽永存——袁微子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专题展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展出。近百幅生动的历史图片,70余件手稿遗墨、调研笔记、往来书信等实物展品,生动讲述了袁微子的一生。
沿着展线前行,袁微子的语文人生也变得清晰起来。“八十年代之初,我曾经在北京市一个小学的一个高年级组,试教过一篇课文《在仙台》……那是第一次试教……估计也将是此生最后一次试教……”展厅中,一份名为《一次试教的前前后后》的笔记引人注目。在笔记中,袁微子记录了自己登台试教的故事和对这次登台的反思。
“袁微子从来不是一位枯坐书斋的学者,他对课堂实践有着强烈的执念。”人教社图书馆馆长吴海涛说,袁微子当时试教的举动震动了全国小语教学界。“《在仙台》是一篇公认难教的课文,别说是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就连很多省市教研员都没有勇气上公开课。”后来,这堂课的教学实录被整理出来,在全国广泛传播,甚至还传到了日本,有日本学者就将此作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典范进行了深入研究。
袁微子重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每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各地听课、作报告和座谈研讨。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不炒冷饭,不讲重复的话。也正因此,他的讲学充满新意,每次前脚刚走,当地的教育部门马上就会整理出他的讲话内容,印出单行本,教师们人手一册进行学习。展柜中一排不同封面的小册子是对此最好的见证。
写给杭州市安吉路小学教师朱雪丹的103封信,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袁微子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付出。当时,朱雪丹已经是当地有名的特级教师,但见到袁微子后,她意识到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而袁微子也毫不客气地对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要求朱雪丹每堂课都要做教学反思的笔记,定期寄送给他进行批阅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朱雪丹快速成长,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小学语文名师,并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朱雪丹的往来只是一个缩影。吴海涛介绍,袁微子每年都会收到大量教师以及学生的来信,有时候哪怕信封上只写“北京 袁微子”,邮递员都会顺利把信送到他的手中。他几乎每信必复。
展柜中一本《中医临证基础》则为观众揭晓了袁微子另一个少为人知的身份。“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业余时间也行医,这本书后来被很多中医学院当作教材使用。”吴海涛说。
【人物档案】
袁微子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曾任人教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编审、学术委员会委员、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历任全国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参与多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研,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编了以“读写训练项目”为核心的全国统编教材,为新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评价他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先生之后推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改革的一代宗师”。(牛伟坤 和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