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无处不在

日期:2025-03-27 14:3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负责迎宾的人形机器人与人们挥手互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负责迎宾的人形机器人与人们挥手互动。(金瑶 摄)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设置非遗体验区,展示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新闻中心设置非遗体验区,展示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金瑶 摄)

3月26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准备就绪。吉祥物“小关”在主会场门前欢迎与会嘉宾。

3月26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准备就绪。吉祥物“小关”在主会场门前欢迎与会嘉宾。(王海欣摄

数字孪生书法机器人体现了模拟学习与算法优化的结合,其仿生设计和生物特性使其在文化传承和实用场景中具有潜力。

数字孪生书法机器人体现了模拟学习与算法优化的结合,其仿生设计和生物特性使其在文化传承和实用场景中具有潜力。金瑶 摄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小关文创”区域,机器人为顾客取货、送货。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小关文创”区域,机器人为顾客取货、送货。金瑶 摄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AIGC互动体验区,人们可以生成专属的科技创新小视频,参与“我为中关村论坛代言”活动,生成的视频会在这棵科技“树”上轮番呈现。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AIGC互动体验区,人们可以生成专属的科技创新小视频,参与“我为中关村论坛代言”活动,生成的视频会在这棵科技“树”上轮番呈现。(金瑶 摄

AI中医问诊设备吸引参观者亲身体验。

AI中医问诊设备吸引参观者亲身体验。金瑶 摄

  借助人工智能同传系统,演讲者可以用多种语言同步;上百台机器人活跃在迎宾、交流等环节,成为嘉宾的智能助手;会议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与会者拥有无感通行的参会体验……3月26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组织媒体探馆活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本届论坛年会不仅搭建了科技交流平台,更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机器人、绿色低碳、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科技,营造了“科技无处不在”的氛围。

  “科技办会”是中关村论坛长期坚持的特色理念。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在会场上随处可见。主会场中厅,一棵巨大的“树”上,展示着与会者经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处理的肖像,大模型提供了三山五园等文化元素、新质生产力等科技元素的背景,体验者可以选择喜爱的背景合成静态图片或动态视频。这个项目也同步开放线上入口,即使无法来到论坛年会现场,公众也可以随时体验。

  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嘉宾,借助人工智能同传系统就能顺畅交流。“AI翻译官”除了能提供实时文字翻译服务,还可以利用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技术。“例如,一位嘉宾用英语在台上演讲,后台的大模型可以学习他的声纹特征,再用他的原声输出中文内容。与会者在同传耳机中听到的,就是这位嘉宾的‘中文演讲’了。”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徐若华介绍,论坛年会暖场片、成果发布片等视频,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

  “智慧”是本届论坛年会的关键词之一。2025年论坛年会全面使用电子证件,与会人员进场时,安检门上方屏幕自动显示其即将参加活动的会场位置等信息;座位管理也实现智慧化,智能服务覆盖了从入场到落座参会的全流程。依托开源大模型打造的“中关村论坛智能体”2025年再次上岗,与会者可以与它进行对话,能满足论坛年会相关问题的咨询、导览、日程查询等需求。

  来自十余家企业的上百台代表性机器人活跃在论坛年会的各个角落,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智愿者”,营造“机器人无处不在”的科技氛围。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会场搭建全程。据介绍,会场搭建和布置全面使用可循环利用物料,印刷品和文创产品均采用可回收材料。在休息区,“纸椅子”的关注度颇高,一些区域还使用了可回收的纸质围挡。“它们像手风琴一样,平时可以叠在一起,也能拉开摆成所需的造型。这些产品的原材料都可以回收,践行我们绿色办会的理念。”徐若华说。

  本届论坛年会的新闻中心提供了科技感十足的产品,供媒体记者借用。一款能实现实时翻译的“眼镜”,是记者工作的得力助手。受访者用英文表达时,采访者的视野中就能实时显示翻译字幕,提升工作效率。(刘苏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