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晨的湄江湖村山雾迷蒙。雍元书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收拾好药箱。今天,他要去给村里的几位患者做定期检查。十余斤重的药箱,已成为几十年来陪他行走村中的老伙计。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北部偏远山巅的湄江湖村,因山脚有清澈的湄江湖而得名。然而,今天这个如诗如画的村庄,几十年前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的日常生活基本靠肩挑、背扛、马拉。遇到病痛了,因为离医院远,多数时候只有靠硬撑。
1948年出生的雍元书,小时候曾目睹村里几个小伙伴因患麻疹而死亡。其实村民们得的病,如果能得到及时救治,都不会有生命危险。“湄江湖村需要一位医生。”年少的雍元书对此感受太深太深。
1968年,各地开办“半农半医”医疗基础培训,每个生产大队选派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参加学习。雍元书毅然报名,成为了大山里一名年轻的卫生员。1970年,二十二岁的雍元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那面鲜红的党旗下,他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二
“背上药箱,我就是医生;放下药箱,我就是农民。”雍元书说。因为不是专业医生,所以谋生活还得靠自己生产劳动。有时,雍元书双脚还在水田里,就听见村民喊。他顾不上洗掉脚上的泥,背起药箱就走。
三十多年前,村民田景贤的左臂不明原因地肿大起来,乡镇医院诊断为左臂肌肉组织坏死,必须截肢。不想被截肢的田景贤找到了雍元书。情况确实十分糟糕,但为了让田景贤减轻思想负担,雍元书仍然坚定地说能够恢复。那段日子,他不停地查阅医药书籍,又跑到城里找大夫和老师们请教。反复斟酌拟好药方后,雍元书一头钻进山里挖草药,一去就是好些天。
多年后,田景贤仍然记得从雍元书手里接过第一包草药时的情形。雍元书的衣服和裤腿上沾满了泥巴,但他丝毫没有在意这些,只是一遍遍地交代田景贤草药该如何使用,并叮嘱一定要坚持治疗。随后,雍元书不断地进山寻找草药,时间长达一年。随着一包包新鲜的草药接连送到田景贤家中,那只原本已行将坏死的左臂,竟然渐渐消肿,继而伸展自如了。
雍元书的家离村卫生室只有三里多路,但他几乎每天都是天亮就出门,天黑才回家。碰到有患者输液到深夜,他就住在村卫生室。栽秧的日子到了,他在卫生室忙,妻子只好请人帮忙犁田,自己下田栽秧;辣椒下树了,他在卫生室忙,妻子只好自己顶着烈日,将辣椒一篓一篓摘回来;妻子的手被农具轧伤,他在卫生室忙,“等忙完了就回去。”对于家人,雍元书说:“我挺亏欠他们的。”
以前,村民家里不宽裕。有的人病看了,说:“雍医生,我先打个欠条,等赶场那天拿点东西去卖了还你。”不管人们给不给钱,雍元书永远是一脸和气。后来,有的患者还上了医药费,但是有些不仅没还上,下一次来看病仍然欠着。雍元书也从来不计较,依旧给开药。行医这些年,村民们到底欠了他多少医药费,雍元书自己也记不清了。
三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时,雍元书已经两鬓斑白。他背着沉沉的药箱又出发了。他和扶贫干部一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走访了六百多户村民,签订了一份份“家庭医生责任书”,定期去给老人、慢特病患者做检查。
村民们笑着说:“以前没有签这个责任书,你还不是一直都是我们大家的家庭医生?”雍元书也笑了:“不一样的,签了这个责任书,说明我还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个战士。”
2020年初,年过古稀的雍元书不顾家人劝阻,又一次背起药箱,走到了村里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说:“我是医生,防疫我懂。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一线,谁上一线?”
只要了解到有村民返乡,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雍元书都要亲自上门去了解排查。每次排查时,他都要给村民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叮嘱村民不要外出、聚集。2020年3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出门给一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测量体温。由于路滑,返回途中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撕裂性骨折。在家里刚躺了三周,雍元书就执意要回卫生室去。因为休息不好,病拖了大半年才痊愈。
几十年间,有的乡村医生离开了深山,或进入乡镇、县城医院工作。而雍元书为了湄江湖村三千多名村民,放弃了一次次离开的机会,选择了坚守。
如今,大多数村民都搬到了县城的移民社区,雍元书才跟着一起搬出了大山。乡亲们的生活和出行都比在老家时方便多了。雍元书是时候该歇歇了。可是,他仍然背着药箱奔走在社区,只要乡亲们一个电话,他就会及时出现。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城里,雍元书始终停不下来。他说:“乡亲们在哪里,我和我的药箱就在哪里。”他就这样继续着他的坚守,继续着五十年前他在党旗下作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