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定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主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联合国有关机构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
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宣布,从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目的是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的健康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剧增加,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需要国际社会更多关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国际家庭日致辞中指出:家庭为成员提供经济和情感依托,将成员培养为有生产能力和爱心并致力于公益的公民。不论何种形式的家庭,只要关系稳固、运作良好,都有助于减少贫穷,增进母亲健康,促进性别平等,维护人权。